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原因 | 第9页 |
二、副词“真”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副词“真”的本体研究 | 第13-19页 |
一、副词“真”的语义 | 第13页 |
(一) 《汉语八百词》中的释义 | 第13页 |
(二) 《现代汉语辞海》中的释义 | 第13页 |
二、在《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的地位 | 第13页 |
三、副词“真”与其他词搭配 | 第13-15页 |
(一) 副词“真”的重叠 | 第13-14页 |
(二) “真”与其他词搭配 | 第14-15页 |
四、副词“真”与其他词成组合而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第15-17页 |
(一) “真”+形容词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第15-16页 |
(二) “真”+形容词性短语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第16页 |
(三) “真”+动词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第16-17页 |
(四) “真”+动词短语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第17页 |
(五) “真”+名词及名词短语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留学生对副词“真”的使用情况 | 第19-25页 |
一、副词“真”+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 | 第19-21页 |
(一) 正确使用“真+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 | 第19页 |
(二) 错误使用“真+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 | 第19-21页 |
二、副词“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 | 第21-22页 |
(一) 正确使用“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 | 第21页 |
(二) 错误使用“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 | 第21-22页 |
三、副词“真真”+名词 | 第22页 |
四、副词“真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 | 第22-23页 |
(一) 正确使用“真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 | 第22页 |
(二) 错误使用“真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对副词“真”的偏误分析 | 第25-33页 |
一、偏误分析理论 | 第25页 |
二、从语法层面对留学生使用副词“真”进行偏误分析 | 第25-28页 |
(一) 遗漏偏误 | 第25-26页 |
(二) 误加偏误 | 第26页 |
(三) 误代偏误 | 第26-27页 |
(四) 错序偏误 | 第27-28页 |
三、从语义层面对留学生使用副词“真”进行偏误分析 | 第28-30页 |
(一) 副词“真”的遗漏 | 第29页 |
(二) 副词“真”的误加 | 第29-30页 |
(三) 副词“真”的误代 | 第30页 |
四、从语用层面对留学生使用副词“真”进行偏误分析 | 第30-31页 |
(一) 主、客观语气偏误 | 第30-31页 |
(二) 对句型选择的偏误分析 | 第31页 |
五、偏误原因解析 | 第31-32页 |
(一) 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 | 第31-32页 |
(二) 副词“真”自身比较复杂 | 第32页 |
(三) 学习者汉语水平不高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副词“真”的教学策略 | 第33-37页 |
一、从学生角度 | 第33页 |
二、从教材角度 | 第33-34页 |
三、从教学角度 | 第34-37页 |
(一) 加强对比教学 | 第34页 |
(二) 预测偏误 | 第34页 |
(三) 加强练习与巩固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