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李属果实色素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抗疲劳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食用色素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花色苷类色素的结构和性质 | 第11-12页 |
·花色苷结构 | 第11页 |
·花色苷性质 | 第11-12页 |
·花色苷色素理化性质概述 | 第12-14页 |
·pH | 第12页 |
·光照 | 第12-13页 |
·温度 | 第13页 |
·金属离子 | 第13页 |
·氧化剂和还原剂 | 第13-14页 |
·其他添加剂 | 第14页 |
·花色苷类色素的提取 | 第14-16页 |
·溶剂法提取 | 第14-15页 |
·酶法提取 | 第15页 |
·超临界CO_2提取 | 第15页 |
·超声波辅助提取 | 第15-16页 |
·微波辅助提取 | 第16页 |
·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 | 第16页 |
·花色苷类色素的纯化 | 第16-18页 |
·柱层析 | 第16-18页 |
·膜分离法 | 第18页 |
·重结晶法 | 第18页 |
·花色苷类色素的生理功能 | 第18-22页 |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 第18-19页 |
·抗癌和抗突变作用 | 第19-20页 |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 第20页 |
·减轻肝脏功能障碍 | 第20-21页 |
·抗炎、抑菌作用 | 第21页 |
·其他生理功能 | 第21-22页 |
·稠李简介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3-24页 |
2 稠李属果实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 第24-34页 |
·引言 | 第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4-2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原材料处理方法 | 第25页 |
·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色素的可见光谱特性比较 | 第26-27页 |
·pH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页 |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氧化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页 |
·抗坏血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柠檬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页 |
·其他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稠李属果实色素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 第34-42页 |
·引言 | 第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4-35页 |
·试剂 | 第34-3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原材料处理方法 | 第35页 |
·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37-38页 |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38页 |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38-39页 |
·总还原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大果紫叶稠李色素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42-50页 |
·引言 | 第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X-5型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装柱 | 第43页 |
·原材料处理方法 | 第43页 |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 第44页 |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测定 | 第44页 |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 | 第44页 |
·总还原能力测定 | 第44页 |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 | 第44-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花色苷含量测定 | 第45页 |
·色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45-46页 |
·色素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46页 |
·色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46-47页 |
·色素的总还原能力 | 第47-48页 |
·色素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大果紫叶稠李色素抗疲劳与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50-60页 |
·引言 | 第50页 |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0-5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4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51页 |
·小鼠力竭游泳试验 | 第51页 |
·血乳酸(BLA)含量测定 | 第51-52页 |
·尿素氮(BUN)含量测定 | 第52页 |
·肝糖原(LG)和(MG)含量测定 | 第52页 |
·小鼠肝匀浆制备 | 第52页 |
·肝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52-53页 |
·肝组织中SOD活力测定 | 第53页 |
·肝组织中GSH-Px活力测定 | 第53页 |
·肝组织中CAT活力测定 | 第53页 |
·肝组织中MDA活力测定 | 第53-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小鼠体重的测定 | 第54页 |
·力竭游泳时间的测定 | 第54-55页 |
·血乳酸(BLA)和尿素氮(BUN)的测定 | 第55页 |
·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的测定 | 第55-56页 |
·肝脏中SOD和GSH-Px活力的测定 | 第56页 |
·肝脏中CAT活力和MDA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抗疲劳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