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论文--加工机具与设备论文--机床论文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设计与仿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4页
   ·引言第9页
   ·国内外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发展现状第9-11页
     ·国内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国外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我国木质产品加工设备的发展展望第11页
   ·论文研究背景和开发意义第11-12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预测第12页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第12-14页
2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构成原理第14-22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形成的基本思路第14页
   ·极坐标系下逼近非圆二次曲线的刀位轨迹误差第14-20页
     ·阿基米德螺线逼近椭圆的误差第15-16页
     ·阿基米德螺线逼近双曲线的误差第16-18页
     ·阿基米德螺线逼近抛物线的误差第18-19页
     ·阿基米德螺线逼近非圆二次曲线的误差小结第19-20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编程分析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总体设计第22-40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总体布局第22-25页
     ·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第22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总体运动方案的制定第22-23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总体布局第23-25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第25-29页
     ·主轴转速的确定第25页
     ·机床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确定第25-27页
     ·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第27页
     ·机床主传动系统主轴结构设计第27-28页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的参数说明第28-29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进给机构设计第29-34页
     ·径向进给机构(X向)第29-33页
     ·回转进给机构(C向)第33-34页
   ·压紧机构设计第34-35页
   ·床身和悬臂支承架设计第35-37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电控系统设计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支承架的有限元分析第40-51页
   ·ANSYS有限元分析介绍第40页
   ·支承架模型的建立第40-45页
     ·支承架的分析几何模型第40-42页
     ·模型的元素设置第42-43页
     ·模型的网络划分第43-44页
     ·模型边界条件的模拟第44-45页
   ·静态分析第45-46页
     ·强度分析第45页
     ·刚度分析第45-46页
   ·模态分析第46-48页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46-47页
     ·支承架的模态分析第47-48页
   ·谐响应分析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运动仿真及造型设计第51-61页
   ·产品数字化设计过程第51-52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运动仿真分析第52-57页
     ·运动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运动仿真模型的连接装配第54-55页
     ·运动仿真的实现与结果分析第55-57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的造型设计第57-60页
     ·机床造型设计的必要性第57页
     ·机床造型设计的方法第57-59页
     ·极坐标数控专用木工铣床造型设计的方案与选定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的木材表面功能性改良
下一篇:稠李属果实色素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抗疲劳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