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食用色素 | 第9页 |
| ·化学计量学发展简介 | 第9-12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荧光原理和实验仪器 | 第14-18页 |
| ·荧光光谱理论 | 第14-15页 |
| ·荧光光谱主要特性参数 | 第15页 |
| ·三维荧光光谱及其特点 | 第15页 |
| ·实验仪器 | 第15-18页 |
| ·FLS920 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 | 第15-18页 |
| 第三章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算法测定两种食用色素的含量 | 第18-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18页 |
| ·实验仪器与试样 | 第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页 |
| ·算法原理 | 第18-19页 |
|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法 | 第18-19页 |
| ·核一致诊断法(CORCONDIA) | 第1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2页 |
| ·实验结果 | 第19-21页 |
| ·组分数 N 的确定 | 第21页 |
| ·二种色素的化学计量学计算 | 第21-22页 |
| ·结论 | 第22-24页 |
| 第四章 基于荧光光谱测定混合色素的几种校正算法对比研究 | 第24-31页 |
| ·方法原理 | 第24-26页 |
| ·三线性模型 | 第24页 |
| ·平行因子算法(PARAFAC) | 第24页 |
|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 | 第24-25页 |
| ·交替归一加权残差算法(ANWE) | 第25页 |
| ·交替拟合残差算法(AFR) | 第25-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参数设置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 ·计算与讨论 | 第28-30页 |
| ·算法计算 | 第28-2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二阶校正算法测定碳酸饮料胭脂红的含量 | 第31-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和样品 | 第31页 |
| ·参数设置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页 |
| ·计算与讨论 | 第32-35页 |
| ·日落黄干扰时胭脂红的定量测定 | 第32-34页 |
| ·ANWE 算法分辨的荧光光谱和预测样回收率的计算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对饮料中胭脂红的定量分析 | 第34页 |
| ·ANWE 算法分辨饮料中胭脂红的荧光光谱和预测浓度的计算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页 |
| ·标准添加法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和计算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6-38页 |
| ·总结 | 第36页 |
| ·展望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