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兼语句的偏误分析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兼语句的本体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汉日兼语句对照研究概况 | 第13页 |
·兼语句习得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2章 汉语兼语句的句法结构和分类 | 第15-21页 |
·兼语句的句法结构 | 第15-18页 |
·兼语句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兼语结构和其他同形结构区别 | 第16-18页 |
·兼语句与连动句 | 第16-17页 |
·兼语句与小句作宾语 | 第17-18页 |
·兼语句与复句 | 第18页 |
·兼语句的分类 | 第18-21页 |
·使令类 | 第19页 |
·称呼类 | 第19页 |
·喜怒类 | 第19-20页 |
·有无类 | 第20-21页 |
第3章 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兼语句的偏误分析 | 第21-36页 |
·偏误类型分析 | 第21-35页 |
·成分遗漏偏误 | 第21-25页 |
·遗漏 N1 | 第21-22页 |
·遗漏 V1 | 第22-23页 |
·遗漏 N2 | 第23页 |
·遗漏 V1 和 N2 | 第23-24页 |
·遗漏 V2 | 第24-25页 |
·成分误加偏误 | 第25-27页 |
·成分误代偏误 | 第27-31页 |
·“使”与“让”的混用 | 第27-28页 |
·“对”与“使”、“让”的混用 | 第28页 |
·“给”与“使”、“让”的混用 | 第28-30页 |
·“为”与“使”、“让”的混用 | 第30页 |
·“在”与“使”、“让”的混用 | 第30-31页 |
·“引起”与“使”、“让”的混用 | 第31页 |
·其他 | 第31页 |
·错序偏误 | 第31-32页 |
·结构偏误 | 第32-35页 |
·“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混用 | 第32-33页 |
·“兼语句”与“被字句”的混用 | 第33-34页 |
·兼语句否定形式的错误 | 第34页 |
·滥用兼语句 | 第34-35页 |
·该用兼语句而未用 | 第35页 |
·偏误类型分析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偏误成因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36-43页 |
·对日本学生习得兼语句偏误成因分析 | 第36-40页 |
·母语负迁移 | 第36-39页 |
·目的语方面 | 第39-40页 |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 第39页 |
·目的语本身的复杂性 | 第39-40页 |
·交际策略不当 | 第40页 |
·教学建议 | 第40-43页 |
·教学策略 | 第40-41页 |
·教师方面 | 第41-43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