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导论 | 第9-17页 |
1.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10页 |
1. 2. 研究的问题 | 第10-11页 |
1. 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 4. 研究局限 | 第13-14页 |
1. 5. 专门名词的定义 | 第14-15页 |
1. 6.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 7. 论文的结构 | 第16-17页 |
2. 校本课程发展的理念 | 第17-39页 |
2. 1. 校本课程发展的概念、性质和一般特征 | 第17-22页 |
2. 2. 校本课程发展与中央课程发展之比较 | 第22-33页 |
2. 3. 校本课程发展的种类 | 第33-35页 |
2. 4. 校本课程发展的操作模式 | 第35-39页 |
3. 影响校本课程发展实施的要素 | 第39-62页 |
3. 1. 教师 | 第39-46页 |
3. 2. 学校组织 | 第46-56页 |
3. 3. 校外的支援系统 | 第56-62页 |
4. 校本课程发展的兴起与发展 | 第62-72页 |
4. 1. 校本课程发展的兴起及成因 | 第62-65页 |
4. 2. 校本课程发展在英国的发展 | 第65-68页 |
4. 3. 校本课程发展在澳洲的发展 | 第68-72页 |
5. 校本课程发展在香港的兴起与发展 | 第72-116页 |
5. 1. 香港课程决策发展的回顾 | 第72-83页 |
5. 2. 香港提倡校本课程发展的背景 | 第83-89页 |
5. 3. 校本课程发展在香港的发展历程 | 第89-106页 |
5. 4. 有关香港校本课程发展计划的比较 | 第106-108页 |
5. 5. 香港教育系统的特征及其对推行校本课程发展的影响 | 第108-116页 |
6. 个案研究 | 第116-147页 |
6. 1. 资料收集的方法及分析结构 | 第116-117页 |
6. 2. 学校的背景及面对的问题 | 第117-118页 |
6. 3.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发展的原因 | 第118-120页 |
6. 4. 学校的组织结构 | 第120-121页 |
6. 5.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 第121-126页 |
6. 6. 不同组别人士的参与情况 | 第126-132页 |
6. 7.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发展的特征和性质 | 第132-136页 |
6. 8.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发展的效果 | 第136-139页 |
6. 9.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发展的问题 | 第139-147页 |
7. 启示及建议 | 第147-157页 |
7. 1. 中央课程发展与校本课程发展结合 | 第147-148页 |
7. 2. 中央政府与校本课程发展的结合 | 第148-150页 |
7. 3. 教师与校本课程发展的结合 | 第150-151页 |
7. 4. 领导者与校本课程发展的结合 | 第151-152页 |
7. 5. 以学校整体为本的课程发展 | 第152页 |
7. 6. 公开考试与校本课程发展结合 | 第152-153页 |
7. 7. 家长与校本课程发展的结合 | 第153页 |
7. 8. 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 | 第153-154页 |
7. 9. 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发展的结合 | 第154-155页 |
7. 10. 进一步推扩校本课程发展 | 第155页 |
7. 11. 建议今后研究的方向 | 第155-157页 |
8. 总结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8页 |
附录1:香港近20年的重要教育事件 | 第168-173页 |
附录2:个案研究访谈提纲 | 第173-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