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1 发芽糙米的研究概况 | 第13-20页 |
| ·糙米发芽时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13-15页 |
|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 第13页 |
| ·蛋白质的变化 | 第13-14页 |
| ·氨基酸的变化 | 第14页 |
| ·干基物质的变化 | 第14页 |
| ·维生素的变化 | 第14-15页 |
| ·矿物质的变化 | 第15页 |
| ·发芽糙米的营养特征 | 第15-17页 |
| ·GABA | 第15页 |
| ·六磷酸肌醇(IP_6) | 第15页 |
| ·谷胱甘肽(GSH) | 第15-16页 |
| ·食物纤维 | 第16页 |
| ·抗脂质氧化物质 | 第16页 |
| ·微量元素 | 第16页 |
| ·其他 | 第16-17页 |
| ·发芽糙米生产工艺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糙米的前处理技术 | 第17页 |
| ·浸泡与发芽过程 | 第17页 |
| ·干燥技术 | 第17-18页 |
| ·发芽糙米的芽长 | 第18页 |
| ·发芽糙米的产品形式 | 第18-19页 |
| ·主食 | 第18页 |
| ·发芽糙米酒 | 第18页 |
| ·发芽糙米饮料 | 第18-19页 |
| ·调味品 | 第19页 |
| ·米制品 | 第19页 |
| ·脯氨酰内肽酶抑制剂 | 第19页 |
| ·开发发芽糙米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9页 |
| ·发芽糙米的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 2 酸奶的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 ·酸奶的保健作用 | 第20-22页 |
| ·整肠作用 | 第20-21页 |
| ·抗菌作用 | 第21页 |
| ·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及预防心血管疾病 | 第21页 |
| ·防癌抗癌作用 | 第21页 |
| ·防衰老和延年益寿 | 第21-22页 |
| ·对胃病、便秘、糖尿病、肝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 第22页 |
| ·酸奶的加工方法 | 第22-23页 |
| ·酸奶的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 ·原料选择的多样性 | 第23页 |
| ·口味、口感的多样化 | 第23页 |
| ·产品的营养化 | 第23-24页 |
| ·包装的高档化 | 第24页 |
| 3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4-27页 |
|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高γ—氨基丁酸品种筛选及与含氮化合物的相关性研究 | 第27-3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 ·稻米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 ·发芽糙米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 ·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 ·稻米品种的筛选 | 第28-30页 |
| ·发芽糙米的GABA与糙米原料中含氮化合物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3页 |
| 3 讨论 | 第33页 |
| 4 结论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糙米的发芽工艺及其在发芽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规律 | 第34-4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 ·稻米 | 第34页 |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4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 ·发芽糙米的制备方法 | 第34页 |
| ·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与吸水率的关系 | 第34-35页 |
| ·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 | 第35页 |
| ·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 | 第35页 |
| ·发芽糙米工艺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35-36页 |
| ·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 ·糙米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与吸水率的关系 | 第37-38页 |
| ·糙米浸泡温度和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 | 第38页 |
| ·糙米发芽温度和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 | 第38-39页 |
| ·发芽糙米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 ·糙米在发芽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规律 | 第41-44页 |
| ·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 ·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3页 |
| ·总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 3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发芽糙米营养酸奶的研制 | 第45-58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9页 |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 ·主要原辅料 | 第45页 |
|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5-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46-49页 |
| ·发芽糙米的糖化工艺 | 第46-47页 |
| ·发芽糙米营养酸奶的工艺研究 | 第47-48页 |
| ·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 ·糖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49-51页 |
| ·发芽糙米营养酸奶生产工艺中单因素的研究 | 第51-52页 |
| ·奶粉添加量 | 第51页 |
| ·稳定剂的筛选 | 第51-52页 |
| ·接种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52页 |
| ·发芽糙米营养酸奶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2-54页 |
| ·发芽糙米乳酸发酵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54-55页 |
| ·产品的质量评价 | 第55-56页 |
| ·感官品质、主要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分析 | 第55页 |
| ·发芽处理对酸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发芽糙米营养酸奶贮藏时酸度和pH值的变化 | 第56-57页 |
| 3 结论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 1 结论 | 第58-59页 |
| 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9页 |
| 3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图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