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极限承载的船舶触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2-14页 |
·船舶触礁研究状况与方法 | 第14-22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船舶触礁的研究方法 | 第16-2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船舶结构终极承载能力基本理论 | 第24-38页 |
·结构极限分析 | 第24-28页 |
·结构极限分析定理 | 第24-27页 |
·极限分析的数学规划法 | 第27页 |
·极限状态的描述 | 第27-28页 |
·船体局部构件的承载能力 | 第28-37页 |
·压杆的塑性屈曲及极限承载能力 | 第29-31页 |
·简单加筋板的塑性屈曲及极限压缩强度 | 第31-36页 |
·复杂加筋板的屈曲(极限)强度 | 第36-37页 |
·船体损伤剩余强度与余度分析 | 第37-38页 |
3 船舶触礁时船底的极限分析 | 第38-53页 |
·船舶触礁分析 | 第38-39页 |
·船舶触礁时船底的极限分析 | 第39-44页 |
·船底横结构在船舶触礁时所引起的抗力 | 第39-40页 |
·船舶触礁时靠前底板所引起的抗力 | 第40-43页 |
·船舶触礁时靠后底板所引起的抗力 | 第43-44页 |
·船舶触礁后的能量吸收情况 | 第44-46页 |
·船舶承碰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触礁后的浮态及稳性分析 | 第47-51页 |
·浮态 | 第47页 |
·破舱稳性 | 第47-51页 |
·船舶触礁后的剩余强度准则 | 第51-53页 |
·载荷效应的估算 | 第51-52页 |
·构件剖面模数的估算 | 第52页 |
·可靠性分析 | 第52-53页 |
4 有限元数值仿真的关键技术和其模型化技术 | 第53-63页 |
·有限元数值仿真的关键技术 | 第53-60页 |
·非线性有限元控制方程 | 第53-55页 |
·触礁仿真中的沙漏控制 | 第55-56页 |
·显式积分算法 | 第56-57页 |
·材料特性 | 第57-59页 |
·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9-60页 |
·有限元数值仿真的模型化技术 | 第60-63页 |
·概述 | 第60-61页 |
·流固耦合技术 | 第61页 |
·附加水质量法 | 第61-62页 |
·等效船体梁法 | 第62-63页 |
5 双层底触礁的ANSYS有限元建模实例分析 | 第63-76页 |
·双层底触礁的ANSYS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3-65页 |
·软件介绍及模型创建 | 第63页 |
·定义单元属性 | 第63-64页 |
·模型网格划分 | 第64页 |
·实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 | 第64-65页 |
·触礁模拟过程 | 第65-67页 |
·触礁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构件损伤情况 | 第67-69页 |
·礁石形状(坡角)对触礁的影响 | 第69-70页 |
·礁石半径对触礁的影响 | 第70-71页 |
·船舶速度对触礁的影响 | 第71-73页 |
·触礁位置对触礁的影响 | 第73-74页 |
·对Titanic的触礁分析 | 第74-76页 |
6 几种新型结构设计方案 | 第76-79页 |
·概述 | 第76页 |
·变船底高度设计 | 第76页 |
·新型船底结构设计 | 第76-79页 |
·YF双层底结构设计 | 第76-78页 |
·圆管型船底结构设计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