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1.1.1 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1页 |
1.1.2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稻米中重金属分析技术 | 第12-16页 |
1.2.1 稻米样品前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1.2.2 重金属检测技术 | 第14-16页 |
1.3 稻米镉污染防治技术 | 第16-17页 |
1.3.1 镉污染土壤及灌溉水修复技术研究 | 第16页 |
1.3.2 稻米镉脱除技术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糙米中镉、铅、砷方法的建立 | 第19-27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1 样品制备 | 第20页 |
2.2.2 样品消解 | 第20-21页 |
2.2.3 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2.2.4 ICP-MS工作条件 | 第21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3.1 微波消解试剂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2 微波消解温度的选择 | 第22页 |
2.3.3 微波消解时间的选择 | 第22-23页 |
2.3.4 不同消解方法的比较 | 第23-24页 |
2.3.5 ICP-MS的干扰及消除 | 第24页 |
2.3.6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 第24-25页 |
2.3.7 实际样品重金属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柠檬酸浸泡脱除糙米粉中镉技术的研究 | 第27-40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27-2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3.1.3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2.1 糙米粉中镉脱除剂的选择 | 第28页 |
3.2.2 柠檬酸浓度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28页 |
3.2.3 浸泡温度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浸泡时间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2.5 液料比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2.6 振荡速度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2.7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3.2.8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3.3.1 糙米粉中镉脱除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3.3.2 柠檬酸浓度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浸泡温度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浸泡时间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5 液料比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6 振荡速度对糙米粉中镉脱除率的影响 | 第35页 |
3.3.7 糙米粉中镉脱除工艺优化 | 第35-38页 |
3.3.8 模型验证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柠檬酸脱镉对糙米粉品质的影响 | 第40-52页 |
4.1 材料与设备 | 第40-4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4.1.3 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2.1 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41页 |
4.2.2 糙米粉晶体结构的观察 | 第41-42页 |
4.2.3 扫描电镜试验 | 第42页 |
4.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2页 |
4.2.5 糊化特性的测定 | 第42页 |
4.2.6 热力学特性的测定 | 第42页 |
4.2.7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4.3.1 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42-44页 |
4.3.2 糙米粉的晶体结构及颗粒形貌 | 第44-47页 |
4.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4.3.4 糊化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4.3.5 热特性分析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