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6-7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7-8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羡余否定的界定 | 第8页 |
(二)汉语羡余否定的本体研究 | 第8-9页 |
(三)汉语羡余否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9-10页 |
(四)小结 | 第10-11页 |
二、羡余否定句法及语义分析 | 第11-19页 |
(一)表示时量不足类 | 第11-14页 |
1.“(不)一会儿” | 第11-13页 |
2.“差点儿(没)+VP” | 第13-14页 |
(二)表示必然类 | 第14-15页 |
(三)表示提醒类 | 第15-16页 |
(四)表示反语类 | 第16-17页 |
(五)小结 | 第17-19页 |
三、问卷调查与偏误分析 | 第19-36页 |
(一)问卷调查 | 第19-23页 |
1.调查目的及对象 | 第19页 |
2.问卷设计及形式 | 第19-23页 |
(二)偏误分析 | 第23-36页 |
1.偏误类型 | 第24-33页 |
2.偏误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四、教学建议 | 第36-40页 |
(一)针对《博雅汉语》中羡余否定作为语言点的编写建议 | 第36-37页 |
1.增加羡余否定在教材中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对比分析 | 第36页 |
2.增强羡余否定在教材中例句的典型性 | 第36-37页 |
(二)五组羡余否定的具体教学方法 | 第37-39页 |
1.“(不)一会儿”的讲解 | 第37-38页 |
2.“差点儿(没)”的讲解 | 第38页 |
3.“难免(不)”的讲解 | 第38页 |
4.“小心(别)”的讲解 | 第38-39页 |
5.“好(不)”的讲解 | 第39页 |
(三)减少学生对工具的依赖性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