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认知理论下的阿拉伯文字使用者汉字习得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第14-18页
        一、选题缘由第14-17页
        二、选题意义第17-18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18-25页
        一、认知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第18-20页
        二、对阿拉伯文字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三、对汉字空间及外部特征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四、对外汉字习得概况第22-24页
        五、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习得研究概况第24-25页
        六、母语为其它语言的阿拉伯语使用者汉字习得研究概况第25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一、对比法第25页
        二、调查法第25-26页
        三、访谈法第26页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第26-28页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第26页
        二、语料收集范围及来源第26-28页
第二章 阿拉伯文字使用者汉字认知及习得状况调查第28-47页
    第一节 中阿文字形态特点分析第28-31页
        一、汉字特点第28-30页
        二、阿拉伯文字特点第30-31页
    第二节 阿拉伯学生汉字习得状况调查第31-47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第32-33页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第33-47页
第三章 阿拉伯汉语学习者汉字认知及习得特点第47-56页
    第一节 阿拉伯学生汉字常见偏误第47-50页
        一、笔画/部件偏误第47-48页
        二、结构偏误第48-49页
        三、音近替换第49-50页
        四、形近替换第50页
        五、其他第50页
    第二节 阿拉伯文字使用者汉字习得特点第50-55页
        一、对文字的认知从形态认知逐渐转向意义认知第50-51页
        二、来自阿拉伯文字认知范畴的影响逐渐被来自汉字认知范畴的影响取代第51-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针对阿拉伯文字使用者的汉字教学建议第56-66页
    一、加强汉字感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建立关于汉字的“心理字典”第56-58页
    二、建立并强化汉字认知范畴,减少信源混淆第58-61页
    三、注重汉字内部成分“可称谓性”,循序渐进,拓宽识记宽度第61-63页
    四、汉字模块化教学和汉字轮廓教学相结合第63-64页
    五、在不对学生汉字认知形成反作用的前提下提倡多种教学法并行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103页
    附录一: 面向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生问卷(中文)第70-75页
    附录二: 面向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生问卷(英文)第75-82页
    附录三: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生汉字课建议统计表第82-85页
    附录四: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部学生汉字判断分析第85-89页
    附录五: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部学生汉字记忆障碍因素统计第89-91页
    附录六: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部学生汉字书写障碍因素统计第91-92页
    附录七: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部学生汉阿文字相似性辨认情况统计第92-93页
    附录八: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部学生汉字形近字辨析第93-94页
    附录九: 面向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英语授课项目(MBBS)留学生问卷(中文)第94-99页
    附录十: 面向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英语授课项目(MBBS)留学生问卷(英文)第99-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第104-10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HSK四级书写部分“完成句子”试题与教学对策研究--以泰国玫瑰园中学为例
下一篇:泰国大学生手机汉语词典使用及需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