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芯片验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可信芯片的提出 | 第10-11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1.4 关联技术分析 | 第12-14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5-20页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5-16页 |
2.2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6-17页 |
2.3 硬件结构设计 | 第17-19页 |
2.3.1 核心主控板 | 第18页 |
2.3.2 外设母板 | 第18-19页 |
2.3.3 被测可信模块 | 第19页 |
2.4 EDA工具软件介绍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硬件核心主控板设计 | 第20-29页 |
3.1 核心板功能与接口设计 | 第20-21页 |
3.1.1 板内功能设计 | 第20页 |
3.1.2 板间接口设计 | 第20-21页 |
3.2 AM3358核心板设计 | 第21-26页 |
3.2.1 DDR3设计 | 第22-23页 |
3.2.2 Flash设计 | 第23-24页 |
3.2.3 JTAG接口设计 | 第24页 |
3.2.4 启动模式选择 | 第24-25页 |
3.2.5 供电设计 | 第25-26页 |
3.2.6 设计实物 | 第26页 |
3.3 龙芯核心板设计 | 第26-29页 |
第四章 硬件外设扩展母板设计 | 第29-39页 |
4.1 双千兆以太网接口设计 | 第29-31页 |
4.2 SPI Flash设计 | 第31-32页 |
4.3 用户手动功能配置 | 第32-34页 |
4.4 LCD接口设计 | 第34-35页 |
4.5 串口设计 | 第35-37页 |
4.5.1 调试串口设计 | 第35页 |
4.5.2 外设串口设计 | 第35-37页 |
4.6 可信模块统一接口设计 | 第37页 |
4.7 PCB设计及抗干扰设计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嵌入式系统软件配置与移植 | 第39-49页 |
5.1 AM3358系统软件 | 第39-45页 |
5.1.1 交叉编译环境的构建 | 第39-40页 |
5.1.2 Bootloader原理及配置 | 第40-42页 |
5.1.3 Linux内核原理及配置 | 第42-45页 |
5.2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 第45-46页 |
5.3 龙芯1B系统软件 | 第46-49页 |
5.3.1 PMON介绍 | 第46-48页 |
5.3.2 PMON的构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驱动程序的开发与移植 | 第49-63页 |
6.1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原理 | 第49-51页 |
6.2 千兆网卡驱动设计 | 第51-55页 |
6.2.1 Linux网络驱动层次 | 第52-53页 |
6.2.2 网卡驱动的实现 | 第53-55页 |
6.3 LCD驱动程序设计 | 第55-58页 |
6.3.1 LCD控制器结构 | 第55页 |
6.3.2 帧缓冲设备驱动子系统 | 第55-56页 |
6.3.3 LCD驱动程序的实现 | 第56-58页 |
6.4 SPI总线设备驱动设计 | 第58-63页 |
6.4.1 SPI设备工作原理 | 第58-59页 |
6.4.2 SPI驱动子系统原理 | 第59-60页 |
6.4.3 SPI驱动数据及结构分析 | 第60-62页 |
6.4.4 SPI设备驱动实现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总结 | 第63-67页 |
7.1 系统测试记录 | 第63-66页 |
7.2 工作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