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序言第9-20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9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四节 研究现状第11-19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理论概述第20-32页
    第一节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含义第20页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第20-27页
        一、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体态语第20-22页
        二、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副语言第22-24页
        三、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客体语第24-25页
        四、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时空语第25-27页
    第三节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特点第27-29页
        一、直观性第27页
        二、立体性第27页
        三、个体性第27-28页
        四、课型性第28页
        五、文化性第28-29页
    第四节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第29-32页
        一、提供足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第29-30页
        二、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第30页
        三、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第30-31页
        四、其他作用第31-32页
第四章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第32-48页
    第一节 研究设计第32页
        一、研究对象第32页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第32页
    第二节 分类角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情况分析第32-41页
        一、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情况第33-36页
        二、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副语言的运用情况第36-39页
        三、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客体语的运用情况第39-40页
        四、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时空语的运用情况第40-41页
    第三节 作用角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情况分析第41-45页
        一、提供足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用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情况第41-42页
        二、促进语言输出作用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情况第42-43页
        三、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作用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情况第43-44页
        四、其他作用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情况第44-45页
    第四节 研究总结第45-48页
        一、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优点第45页
        二、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缺点第45-48页
第四章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的建议第48-58页
    第一节 规范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第48-50页
        一、学术界应建立非言语行为规范标准第48页
        二、教师应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第48-49页
        三、尊重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体性第49-50页
    第二节 教师对非言语行为进行教学设计第50-52页
        一、根据课型设计非言语行为第50-51页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非言语行为第51-52页
    第三节 增强教师跨文化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第52-53页
        一、了解学生所在国的文化背景第52-53页
        二、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跨文化非言语行为第53页
    第四节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学实例评定分析第53-58页
        一、教学过程第54-55页
        二、评定分析第55-58页
结语第58-59页
附录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间”、“时候”的偏误分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从小说《红楼梦》中的戏曲音乐描述看清代“康乾”时期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