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入有效度的强力上层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上层建筑的强度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1.2.2 上层建筑的数值计算研究 | 第13-15页 |
1.2.3 上层建筑的设计研究 | 第15-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上层建筑强度理论 | 第20-31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上层建筑受力和变形特征 | 第20-22页 |
2.3 上层建筑强度理论 | 第22-27页 |
2.3.1 传统组合梁法理论 | 第22-24页 |
2.3.2 双梁理论 | 第24-27页 |
2.4 上层建筑有效度定义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强力上层建筑设计 | 第31-48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强力上层建筑等强度设计 | 第32-45页 |
3.2.1 上层建筑甲板设计 | 第34-40页 |
3.2.2 上层建筑侧壁对上层建筑甲板面积的修正 | 第40-41页 |
3.2.3 上层建筑设计结果的调整 | 第41-42页 |
3.2.4 上层建筑甲板与上甲板的材料调整 | 第42-44页 |
3.2.5 上层建筑甲板材料分配 | 第44-45页 |
3.3 强力上层建筑的应力集中及加强 | 第45-46页 |
3.3.1 侧壁端部过渡 | 第45-46页 |
3.3.2 前后端壁下方加强 | 第46页 |
3.3.3 侧壁门洞开口加强 | 第46页 |
3.3.4 侧壁下方加强 | 第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上层建筑有效度近似计算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有效度定义比较 | 第48-50页 |
4.3 理论公式近似计算有效度 | 第50-58页 |
4.3.1 劳氏军规经验公式 | 第50-51页 |
4.3.2 斯曼斯基近似计算公式 | 第51-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某船强力上层建筑设计 | 第60-83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主船体及上层建筑主尺度 | 第60-61页 |
5.3 船中剖面等强度设计 | 第61-73页 |
5.3.1 上层建筑有效度估算 | 第62页 |
5.3.2 上层建筑甲板设计 | 第62-64页 |
5.3.3 上层建筑侧壁对上层建筑甲板的调整 | 第64-66页 |
5.3.4 上层建筑设计结果的调整 | 第66-68页 |
5.3.5 上甲板与上层建筑甲板的材料调整 | 第68-70页 |
5.3.6 上层建筑甲板材料分配 | 第70-71页 |
5.3.7 剖面校核 | 第71-72页 |
5.3.8 设计小结 | 第72-73页 |
5.4 设计中的问题讨论 | 第73-81页 |
5.4.1 多层强力上层建筑设计的推广 | 第73-75页 |
5.4.2 其它剖面的设计 | 第75-78页 |
5.4.3 有效度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 第78-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全船有限元分析 | 第83-99页 |
6.1 引言 | 第83页 |
6.2 全船有限元计算 | 第83-88页 |
6.2.1 有限元模型 | 第83-85页 |
6.2.2 计算载荷及载荷施加 | 第85-87页 |
6.2.3 边界条件 | 第87页 |
6.2.4 细化有限元分析 | 第87-88页 |
6.2.5 许用应力 | 第88页 |
6.3 上层建筑有效度计算 | 第88-92页 |
6.3.1 全船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 | 第89-90页 |
6.3.2 理论公式计算结果 | 第90-91页 |
6.3.3 有效度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91-92页 |
6.4 上层建筑等强度设计验证 | 第92-94页 |
6.5 上层建筑应力集中区域细化网格分析 | 第94-9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3页 |
7.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99-101页 |
7.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