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8-11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1 华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 第8页 |
1.1.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分类说法不一 | 第8页 |
1.1.3 “5C”理念对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2.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研究 | 第11-13页 |
2.1.1 语言与文化 | 第11页 |
2.1.2 文化、文化因素与文化项目 | 第11-12页 |
2.1.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分类 | 第12-13页 |
2.2 文化大纲的制定 | 第13-14页 |
2.3 华文教材中文化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 文化项目分类 | 第16-37页 |
3.1 现有文化项目分类框架 | 第16-18页 |
3.1.1 “魏卞体系”简评 | 第16-17页 |
3.1.2 “卢伟体系”简评 | 第17-18页 |
3.1.3 小结 | 第18页 |
3.2 “5C”理念中的文化 | 第18-20页 |
3.2.1 “5C”理念中文化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 第18-19页 |
3.2.2 “5C”理念中的“文化三角” | 第19-20页 |
3.3 本文文化项目分类框架的建构 | 第20-37页 |
3.3.1 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3.3.2 建构说明 | 第21页 |
3.3.3 文化项目分类框架的建构 | 第21-35页 |
3.3.4 文化与比较 | 第35页 |
3.3.5 小结 | 第35-37页 |
4 三套教材中的文化项目分析 | 第37-48页 |
4.1 小学《中文》(修订版)文化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4.1.1 小学《中文》(修订版)中文化因素的选择与分布情况 | 第37-40页 |
4.1.2 小学《中文》(修订版)中文化因素的编排 | 第40页 |
4.2 初中《中文》(初中版)文化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4.2.1 初中《中文》(初中版)中文化因素的选择与分布情况 | 第41-43页 |
4.2.2 初中《中文》(初中版)中文化因素的编排 | 第43页 |
4.3《汉语》(修订版)文化项目分析 | 第43-46页 |
4.3.1《汉语》(修订版)中文化因素的选择与分布情况 | 第43-46页 |
4.3.2《汉语》(修订版)中文化因素的编排 | 第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三套教材中的文化项目比较 | 第48-55页 |
5.1 小学《中文》(修订版)与初中《中文》(初中版)文化项目比较 | 第48-50页 |
5.1.1 两套教材中的文化项目体系比较 | 第48-49页 |
5.1.2《中文》系列教材中的其他文化内容分析 | 第49-50页 |
5.2 小学《中文》(修订版)与小学《汉语》(修订版)文化项目比较 | 第50-55页 |
5.2.1 两套教材中的文化项目编写比较 | 第50-52页 |
5.2.2 两套教材对同一文化现象的编写——以“春节”文化编写为例 | 第52-54页 |
5.2.3 两套教材的文化态度 | 第54-55页 |
6 文化项目难度考察原则 | 第55-58页 |
6.1 文化项目自身难度 | 第55-56页 |
6.1.1 抽象化与系统性程度 | 第55页 |
6.1.2 时代感与活跃度 | 第55-56页 |
6.1.3 日常性与具象性 | 第56页 |
6.1.4 关联度原则 | 第56页 |
6.2 学习者主观因素 | 第56-58页 |
6.2.1 学习者学习背景 | 第56-57页 |
6.2.2 学习者年龄 | 第57页 |
6.2.3 学习者职业 | 第57-58页 |
7 结语 | 第58-61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58-60页 |
7.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115页 |
附录1 本文的文化项目分类框架 | 第64-66页 |
附录2 小学《中文》(修订版)文化因素统计列表 | 第66-83页 |
附录3 初中《中文》(初中版)文化因素统计列表 | 第83-95页 |
附录4 《汉语》(修订版)文化因素统计列表 | 第95-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