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一)选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 二、本选题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一)印度关于相关作品的文化内涵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二)中国关于相关作品的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 三、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 | 第15-17页 |
| (一)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印度汉语教学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开课与选用情况调查 | 第17-29页 |
| 一、印度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课的情况调查 | 第17-20页 |
| (一)未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课的印度大学 | 第18-19页 |
| (二)已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课的印度大学 | 第19-20页 |
| 二、印度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用情况调查 | 第20-29页 |
| (一)印度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的选用情况调查 | 第20-25页 |
| (二)印度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体裁、风格的选用情况调查 | 第25-27页 |
| (三)印度大学学生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情况调查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印度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用情况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29-35页 |
| 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用的重要因素 | 第29-31页 |
| (一)体裁的全面性 | 第29-30页 |
| (二)作家及作品的代表性和知名度 | 第30页 |
| (三)作品选择的接受性和易理解性 | 第30-31页 |
| 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用的特点 | 第31-35页 |
| (一)贴近现实的作品内容 | 第31-32页 |
| (二)偏重民族喜爱的文学样式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印度大学选用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呈现的中国文化 | 第35-45页 |
| 一、制度文化 | 第35-36页 |
| (一)社会地位不平等 | 第35-36页 |
| (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 第36页 |
| 二、观念文化 | 第36-38页 |
| (一)封建伦理观念 | 第37页 |
| (二)传统婚姻观念 | 第37-38页 |
| 三、风俗文化 | 第38-40页 |
| (一)春节 | 第38-39页 |
| (二)中秋节 | 第39页 |
| (三)端午节 | 第39-40页 |
| 四、物态文化 | 第40-45页 |
| (一)衣 | 第40-41页 |
| (二)食 | 第41-42页 |
| (三)住 | 第42-43页 |
| (四)行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52页 |
| 后记 | 第52-53页 |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