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否定副词及韩国学生使用汉语否定副词偏误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语料来源 | 第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词性确认方面 | 第13页 |
·汉语否定副词的用法及对比研究方面 | 第13-14页 |
·对外汉语教学方面 | 第14-15页 |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否定副词的研究方面 | 第15-16页 |
·现有成果中的问题和本文的创新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语料分析 | 第17-24页 |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分析 | 第17-19页 |
·基本情况介绍 | 第17-18页 |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所呈现出的特点 | 第18-19页 |
·补充调查问卷分析 | 第19-24页 |
·补充调查问卷设计的目的 | 第19页 |
·补充调查问卷的补充内容 | 第19-22页 |
·补充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 | 第22页 |
·补充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混用偏误 | 第24-35页 |
·“不”和“没(有)”混用 | 第24-30页 |
·句法层面 | 第24-28页 |
·语义层面 | 第28-30页 |
·语用层面 | 第30页 |
·“不”和“别”的混用 | 第30-33页 |
·“别”作为否定副词的用法 | 第30-32页 |
·“不”和“别”的词义混用分析 | 第32-33页 |
·“不”和“别”的时间混用分析 | 第33页 |
·“别”和“没(有)”混用 | 第33-35页 |
·“别”和“没(有)”的词义混用分析 | 第34页 |
·“别”和“没(有)”的时间混用分析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不、没(有)、别”本体使用偏误 | 第35-42页 |
·在句法结构中遗漏“不、没(有)、别” | 第35-36页 |
·在语义理解上误加“不、没(有)、别” | 第36-37页 |
·用其它形式代替“不、没(有)、别” | 第37-40页 |
·用能愿动词否定形式和“不、没(有)、别”互代 | 第37-38页 |
·用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代替 | 第38-40页 |
·“不、没(有)、别”的错序 | 第40-41页 |
·与副词连用时的错序 | 第40页 |
·与介词或介词结构连用时的错序 | 第40-41页 |
·固定结构搭配偏误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偏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 第42-47页 |
·偏误成因分析 | 第42-44页 |
·本体知识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全面 | 第42页 |
·母语负迁移影响 | 第42-44页 |
·目的语汉语规则泛化 | 第44页 |
·偏误对策 | 第44-47页 |
·本体教学层面的“优先原则” | 第44-45页 |
·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思考 | 第45页 |
·“教”与“学”的主体方面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