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 第1-24页 |
| ·抗性淀粉 | 第9-16页 |
| ·抗性淀粉的简介 | 第9页 |
| ·抗性淀粉的定义 | 第9-10页 |
| ·抗性淀粉的分类 | 第10-11页 |
| ·抗性淀粉的结构组成 | 第11-12页 |
| ·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 ·抗性淀粉的功能和特性 | 第13-16页 |
| ·影响抗性淀粉的形成因素 | 第16-18页 |
|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 | 第16页 |
| ·脂肪对抗酶解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加热/冷却处理的次数 | 第17页 |
| ·酶对抗酶解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17页 |
| ·温度对抗酶解淀粉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其他条件 | 第18页 |
| ·抗性淀粉的空间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X-射线衍射法 | 第18-19页 |
| ·电镜显微扫描(SEM)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 第19页 |
| ·热分析法 | 第19页 |
| ·不同研究方法比较 | 第19-20页 |
| ·抗性淀粉的生产方法 | 第20-21页 |
| ·压热处理 | 第20页 |
| ·微波辐射 | 第20页 |
| ·螺杆挤压法 | 第20页 |
| ·脱支法 | 第20-21页 |
| ·蒸汽加热法 | 第21页 |
| ·其他方法 | 第21页 |
| ·抗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在主食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淀粉在饼干和糕点中的应用 | 第22页 |
| ·淀粉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 第22页 |
| ·抗性淀粉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22页 |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 ·原料、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 ·原料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 ·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 ·压热法制备RS_3的工艺 | 第26-27页 |
| ·压热-酶复合法制备RS_3的工艺 | 第27-28页 |
| ·老化条件的选择 | 第28-29页 |
| ·餐后血糖曲线和血糖生成指数的测定 | 第29-30页 |
| ·RS的几种性质的研究 | 第30-3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8页 |
| ·压热法制备RS_3的工艺 | 第32-35页 |
| ·淀粉乳浓度对RS_3产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不同压热温度对RS_3产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压热处理时间对RS_3产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淀粉乳pH值对RS_3产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压热法制备RS_3的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 ·压热-酶复合法制备RS_3的工艺 | 第35-39页 |
| ·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 ·耐高温α-淀粉反应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普鲁兰酶添加量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6页 |
| ·普鲁兰酶反应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普鲁兰酶反应温度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 ·压热-酶复合法制备RS_3的最佳工艺参数确定 | 第37-39页 |
| ·老化条件的选择 | 第39-44页 |
| ·老化温度对RS_3的影响 | 第39-41页 |
| ·4℃老化时间对RS_3的影响 | 第41页 |
| ·4℃老化后在95℃老化时间对RS_3的影响 | 第41-42页 |
| ·降温速度对RS_3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冷热循环次数对RS_3的影响 | 第43-44页 |
| ·餐后血糖曲线和血糖生成指数的测定 | 第44-45页 |
| ·餐后血糖曲线的绘制 | 第44页 |
| ·血糖生成指数的计算 | 第44-45页 |
| ·RS的几种性质研究 | 第45-48页 |
| ·RS抗酶解性 | 第45页 |
| ·RS的吸水性 | 第45-46页 |
| ·RS的DSC图谱 | 第46-48页 |
| 4 结论 | 第48-50页 |
| 5 展望 | 第50-51页 |
| 6 致谢 | 第51-52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8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