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汉语“体”及体标记的本体研究 | 第10-11页 |
2.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体标记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1.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实践意义 | 第14-16页 |
一、汉语体标记“着、了、过”与蒙古语“体”的相关形式 | 第16-24页 |
(一)“着”的语法意义与用法 | 第16-17页 |
(二)“了”的语法意义与用法 | 第17-20页 |
(三)“过”的语法意义与用法 | 第20-21页 |
(四)汉语体标记“着、了、过”与蒙古语中的相关表达 | 第21-24页 |
1.蒙古语“体”概述 | 第21-22页 |
2.“着”在蒙古语中的相关表达 | 第22-23页 |
3.“了”在蒙古语中的相关表达 | 第23页 |
4.“过”在蒙古语中的相关表达 | 第23-24页 |
二、蒙古国留学生体标记“着、了、过”教与学的情况考察 | 第24-39页 |
(一)蒙古国留学生体标记“着、了、过”教学现状 | 第24-27页 |
1.教师情况 | 第24页 |
2.学生情况 | 第24-25页 |
3.使用教材 | 第25-27页 |
(二)蒙古国留学生体标记“着、了、过”习得调查分析 | 第27-36页 |
1.问卷调查分析与统计 | 第27-28页 |
2.“着”的偏误分析 | 第28-31页 |
3.“了”的偏误分析 | 第31-34页 |
4.“过”的偏误分析 | 第34-36页 |
(三)蒙古国留学生习得体标记“着、了、过”的偏误原因 | 第36-39页 |
1.母语迁移的影响 | 第36-37页 |
2.教材和教学法的影响 | 第37页 |
3.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三、蒙古国留学生体标记“着、了、过”的教学策略 | 第39-44页 |
(一)巧用本体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二)汉蒙语言点差异对比教学 | 第40-41页 |
(三)语义分析法结合情境模拟法教学 | 第41-42页 |
(四)归纳固定句式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一 | 第48-49页 |
附录二 | 第49-50页 |
附录三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