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船体极限强度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8页 |
1.3.1 循环载荷下船舶结构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含裂纹损伤船舶结构剩余极限强度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单轴压缩与拉伸载荷下含裂纹损伤船舶结构的极限强度 | 第20-41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船体板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0-23页 |
2.2.1 几何特征与材料属性 | 第20-21页 |
2.2.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2.2.3 初始缺陷 | 第22-23页 |
2.3 加筋板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3-26页 |
2.3.1 几何特征与材料属性 | 第23-24页 |
2.3.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3.3 初始缺陷 | 第25-26页 |
2.4 有限元方法的验证 | 第26-29页 |
2.4.1 完整有限元模型 | 第26-28页 |
2.4.2 含裂纹损伤有限元模型 | 第28-29页 |
2.5 含裂纹损伤船体板的压缩与拉伸极限强度 | 第29-34页 |
2.5.1 裂纹长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2.5.2 裂纹分布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3 板厚的影响 | 第32-34页 |
2.6 含裂纹损伤加筋板的压缩与拉伸极限强度 | 第34-39页 |
2.6.1 裂纹长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2.6.2 裂纹分布的影响 | 第35-37页 |
2.6.3 板厚的影响 | 第37-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循环载荷下含裂纹损伤船体板和加筋板的实验研究 | 第41-52页 |
3.1 概述 | 第41页 |
3.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1-44页 |
3.2.1 模型的尺寸与材料参数 | 第41-43页 |
3.2.2 模型的加载 | 第43页 |
3.2.3 实验测量 | 第43-44页 |
3.3板模型实验 | 第44-48页 |
3.3.1 板模型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3.3.2 板模型实验结果及有限元结果对比 | 第46-48页 |
3.4加筋板模型实验 | 第48-51页 |
3.4.1 加筋板模型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3.4.2 加筋板模型实验结果及有限元结果对比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循环拉压载荷下含裂纹损伤船体板和加筋板的承载力研究 | 第52-73页 |
4.1 概述 | 第52页 |
4.2 裂纹扩展的模拟方法 | 第52-54页 |
4.3 循环载荷下含裂纹损伤船体板的承载力 | 第54-63页 |
4.3.1 船体板的有限元模型 | 第54-55页 |
4.3.2 循环载荷下无裂纹板的承载力 | 第55-57页 |
4.3.3 循环载荷下含裂纹板的承载力 | 第57-62页 |
4.3.4 不同裂纹分布下的裂纹扩展 | 第62-63页 |
4.4 循环载荷下含裂纹损伤加筋板的承载力 | 第63-72页 |
4.4.1 加筋板的有限元模型 | 第63-64页 |
4.4.2 循环载荷下无裂纹加筋板的承载力 | 第64-67页 |
4.4.3 循环载荷下含裂纹加筋板的承载力 | 第67-70页 |
4.4.4 不同裂纹分布下的裂纹扩展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循环压缩载荷下含裂纹损伤船体板和加筋板的承载力研究 | 第73-88页 |
5.1 概述 | 第73页 |
5.2 船体板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73-74页 |
5.3 循环载荷下含裂纹板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 | 第74-80页 |
5.3.1 有限元方法的验证 | 第74-75页 |
5.3.2 裂纹长度对板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3 裂纹分布对板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5.3.4 板厚对板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78-80页 |
5.4 加筋板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80-81页 |
5.5 循环载荷下含裂纹加筋板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 | 第81-86页 |
5.5.1 裂纹长度对加筋板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81-83页 |
5.5.2 裂纹分布对加筋板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83-85页 |
5.5.3 板厚对加筋板承载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总结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