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6页 |
1.1 采后果蔬的冷害现象 | 第17页 |
1.2 冷害发生的机理 | 第17-20页 |
1.2.1 冷害对细胞膜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2 冷害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3 冷害对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4 冷害对脯氨酸和多胺代谢的影响 | 第20页 |
1.3 1-MCP对采后果蔬生理及抗冷性的影响 | 第20-23页 |
1.3.1 1-MCP的作用机制 | 第21页 |
1.3.2 1-MCP对果蔬采后乙烯代谢的影响 | 第21页 |
1.3.3 1-MCP对果蔬采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4 1-MCP对果蔬采后色泽的影响 | 第22页 |
1.3.5 1-MCP对果蔬采后抗冷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 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 | 第23-24页 |
1.4.1 RNA-Seq技术简介 | 第23页 |
1.4.2 RNA-Seq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1.6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水蜜桃采后冷害发生进程的转录组分析 | 第26-6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1.3 仪器和设备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2.1 样品处理 | 第26-27页 |
2.2.2 样品Total RNA的提取 | 第27页 |
2.2.3 样品检测 | 第27页 |
2.2.4 文库构建 | 第27-28页 |
2.2.5 文库质控 | 第28页 |
2.2.6 上机测序 | 第28页 |
2.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29页 |
2.2.8 测序碱基质量值 | 第29页 |
2.2.9 测序质量控制 | 第29页 |
2.2.10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 第29页 |
2.2.11 差异表达分析 | 第29页 |
2.2.12 差异表达基因(DEGs)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 第29-30页 |
2.2.13 部分DEGs的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qPCR)验证分析 | 第30-31页 |
2.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8页 |
2.3.1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 第32页 |
2.3.2 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对比 | 第32-33页 |
2.3.3 差异表达分析 | 第33-35页 |
2.3.4 DEGs的功能注释和富集结果 | 第35页 |
2.3.5 DEGs的GO注释和分类 | 第35-38页 |
2.3.6 DEGs的COG注释和分类 | 第38-39页 |
2.3.7 DEGs的KEGG注释和分类 | 第39-42页 |
2.3.8 抗氧化系统相关KEGG注释通路分析 | 第42-47页 |
2.3.9 细胞壁相关代谢KEGG注释通路分析 | 第47-51页 |
2.3.10 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KEGG注释通路分析 | 第51-55页 |
2.3.11 部分DEGs的rt-qPCR验证结果 | 第55-58页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58-61页 |
2.4.1 讨论 | 第58-59页 |
2.4.2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1-MCP和乙烯处理对水蜜桃冷害发生进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61-78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3.1.3 仪器和设备 | 第61-6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2-68页 |
3.2.1 样品处理 | 第62页 |
3.2.2 冷害指数的测定 | 第62页 |
3.2.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62页 |
3.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62页 |
3.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62-63页 |
3.2.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63页 |
3.2.7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 第63页 |
3.2.8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的测定 | 第63-64页 |
3.2.9 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的测定 | 第64页 |
3.2.10 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测定 | 第64页 |
3.2.11 抗坏血酸(ASA)含量的测定 | 第64-65页 |
3.2.12 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 | 第65-66页 |
3.2.1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66-67页 |
3.2.14 水蜜桃O_2~-和H_2O_2的染色显微镜观察 | 第67页 |
3.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7-6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3.3.1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冷害指数的影响 | 第68页 |
3.3.2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3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MDA含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4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S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页 |
3.3.5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CAT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3.3.6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APX酶活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3.3.7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DHAR酶活性的影响 | 第72页 |
3.3.8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MDHAR酶活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3.3.9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GR酶活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3.3.10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ASA含量的影响 | 第74页 |
3.3.11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GSH含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3.3.12 水蜜桃O_2~-和H_2O_2染色的显微观察结果 | 第75-76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76-78页 |
3.4.1 讨论 | 第76-77页 |
3.4.2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1-MCP和乙烯处理对水蜜桃冷害发生进程中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 第78-96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8-7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78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78页 |
4.1.3 仪器和设备 | 第78-7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9-86页 |
4.2.1 样品处理 | 第79页 |
4.2.2 可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 | 第79-80页 |
4.2.3 原果胶含量的测定 | 第80页 |
4.2.4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80-81页 |
4.2.5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测定 | 第81-82页 |
4.2.6 果胶酯酶(PME)活性的测定 | 第82-83页 |
4.2.7 纤维素酶(Cx)活性的测定 | 第83页 |
4.2.8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83页 |
4.2.9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 第83-85页 |
4.2.10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85页 |
4.2.11 扫描电镜观察 | 第85页 |
4.2.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85-8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86-94页 |
4.3.1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86页 |
4.3.2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原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86-87页 |
4.3.3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87-88页 |
4.3.4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88页 |
4.3.5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PME酶活性的影响 | 第88-89页 |
4.3.6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PG酶活性的影响 | 第89-90页 |
4.3.7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Cx酶活性的影响 | 第90页 |
4.3.8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90-91页 |
4.3.9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4.3.10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92-93页 |
4.3.11 水蜜桃细胞壁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 第93-94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94-96页 |
4.4.1 讨论 | 第94页 |
4.4.2 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1-MCP和乙烯处理对水蜜桃冷害发生进程中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 第96-113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6-97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96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96页 |
5.1.3 仪器和设备 | 第96-97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97-103页 |
5.2.1 样品处理 | 第97页 |
5.2.2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97-98页 |
5.2.3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的测定 | 第98页 |
5.2.4 鸟氨酸转移酶(δ-OAT)活性的测定 | 第98页 |
5.2.5 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的测定 | 第98-99页 |
5.2.6 精氨酸脱羧酶(ADC)和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的测定 | 第99页 |
5.2.7 精氨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99-100页 |
5.2.8 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 | 第100页 |
5.2.9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测定 | 第100-101页 |
5.2.10 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101-102页 |
5.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02-10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103-111页 |
5.3.1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3.2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P5CS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4页 |
5.3.3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δ-OAT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5.3.4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PRODH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3.5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Put含量的影响 | 第106页 |
5.3.6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Spd含量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5.3.7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Spm含量的影响 | 第107页 |
5.3.8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ADC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5.3.9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精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5.3.10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ODC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9页 |
5.3.11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NO含量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5.3.12 1-MCP和乙烯对水蜜桃NOS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111-113页 |
5.4.1 讨论 | 第111-112页 |
5.4.2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Put处理对水蜜桃冷害发生进程中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 第113-126页 |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13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113页 |
6.1.2 主要试剂 | 第113页 |
6.1.3 仪器和设备 | 第113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13-115页 |
6.2.1 样品处理 | 第113页 |
6.2.2 水蜜桃O_2~-和H_2O_2染色的显微镜观察 | 第113页 |
6.2.3 扫描电镜观察 | 第113页 |
6.2.4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113页 |
6.2.5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的测定 | 第113-114页 |
6.2.6 鸟氨酸转移酶(δ-OAT)活性的测定 | 第114页 |
6.2.7 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的测定 | 第114页 |
6.2.8 精氨酸脱羧酶(ADC)和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的测定 | 第114页 |
6.2.9 精氨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114页 |
6.2.10 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 | 第114页 |
6.2.11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测定 | 第114页 |
6.2.12 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114页 |
6.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14-115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115-124页 |
6.3.1 水蜜桃O_2~-和H_2O_2染色的显微观察结果 | 第115页 |
6.3.2 水蜜桃细胞壁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 第115-116页 |
6.3.3 Put对水蜜桃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6.3.4 Put对水蜜桃P5CS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7页 |
6.3.5 Put对水蜜桃δ-OAT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6.3.6 Put对水蜜桃PRODH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8页 |
6.3.7 Put对水蜜桃Put含量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6.3.8 Put对水蜜桃Spd含量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6.3.9 Put对水蜜桃Spm含量的影响 | 第120页 |
6.3.10 Put对水蜜桃ADC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6.3.11 Put对水蜜桃精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1页 |
6.3.12 Put对水蜜桃ODC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6.3.13 Put对水蜜桃NO含量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6.3.14 Put对水蜜桃NOS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6.4 讨论与小结 | 第124-126页 |
6.4.1 讨论 | 第124页 |
6.4.2 小结 | 第124-126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