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强化敏感性理论 | 第11-17页 |
1.1.1 强化敏感性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强化敏感性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第11-15页 |
1.1.3 测量工具的发展 | 第15-17页 |
1.2 初中生的学校适应 | 第17-19页 |
1.2.1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概述 | 第17页 |
1.2.2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内容 | 第17-19页 |
1.3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19-24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4-27页 |
2.1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2.2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6-27页 |
3 研究一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问卷的编制 | 第27-35页 |
3.1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预测问卷的编制 | 第27-28页 |
3.2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正式问卷的编制 | 第28-35页 |
3.2.1 目的 | 第28页 |
3.2.2 方法 | 第28-29页 |
3.2.3 结果 | 第29-33页 |
3.2.4 讨论 | 第33-34页 |
3.2.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4 研究二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35-54页 |
4.1 目的 | 第35页 |
4.2 方法 | 第35-36页 |
4.2.1 研究被试 | 第35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35-36页 |
4.2.3 研究程序 | 第36页 |
4.2.4 统计处理 | 第36页 |
4.3 结果 | 第36-48页 |
4.3.1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 第36-40页 |
4.3.1.1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4.3.1.2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4.3.1.3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影响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学校投入的中介作用 | 第38-40页 |
4.3.2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各系统在影响学校适应中的相互作用 | 第40-48页 |
4.3.2.1 “以变量为中心”分析强化敏感性各系统在影响学校适应中的相互作用 | 第40-44页 |
4.3.2.2 “以个体为中心”分析强化敏感性各系统在影响学校适应中的相互作用 | 第44-48页 |
4.4 讨论 | 第48-51页 |
4.4.1 关于初中生强化敏感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2 关于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在影响学校适应中的相互作用 | 第50-51页 |
4.4.3 关于冲突调节水平在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影响学校适应中的中介作用 | 第51页 |
4.5 本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 第51-52页 |
4.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5 总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9页 |
附录 1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问卷 | 第60-62页 |
附录 2 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 | 第62-64页 |
附录 3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 | 第64-66页 |
附录 4 学校投入问卷(部分题目) | 第66-67页 |
附录 5 中学生孤独感问卷 | 第67-68页 |
附录 6 同伴提名问卷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