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茶论文--各种茶论文

红茶模拟发酵工序茶黄素形成调控基础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2页
    1.1 茶黄素的形成机理第14-15页
    1.2 茶黄素的化学氧化合成第15-16页
        1.2.1 碱性氧化第15-16页
        1.2.2 酸性氧化第16页
    1.3 茶黄素的酶促氧化合成第16-20页
        1.3.1 酶对茶黄素酶促氧化的影响第16-17页
        1.3.2 底物的影响第17-18页
        1.3.3 反应温度对酶促氧化的影响第18页
        1.3.4 pH值对酶促氧化的影响第18-19页
        1.3.5 反应时间对酶促氧化的影响第19页
        1.3.6 通氧量对酶促氧化的影响第19-20页
    1.4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0-22页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3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酶类活性和生化成分比较研究第22-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23页
        2.1.3 试剂与药品第23页
        2.1.4 样品处理方法第23-24页
        2.1.5 检测分析方法第24-25页
        2.1.6 分析统计方法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4页
        2.2.1 茶树品种间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研究第25-32页
        2.2.2 茶树品种间鲜叶酶类活性的差异研究第32-34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儿茶素组成与配比对茶黄素组分形成的的影响第36-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1.1 实验材料第36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36页
        3.1.3 试剂与药品第36-37页
        3.1.4 样品处理方法第37页
        3.1.5 检测分析方法第37页
        3.1.6 分析统计方法第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53页
        3.2.1 两种儿茶素组分不同体积配比对茶黄素组分形成的影响第37-41页
        3.2.2 三种儿茶素组分不同体积配比对茶黄素组分形成的影响第41-50页
        3.2.3 四种儿茶素组分不同体积配比对茶黄素组分形成的影响第50-53页
    3.3 小结与结论第53-54页
第四章 不同酶源对茶黄素组分形成的影响第54-6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4.1.1 实验材料第54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54页
        4.1.3 试剂与药品第54-55页
        4.1.4 样品处理方法第55页
        4.1.5 检测分析方法第55页
        4.1.6 分析统计方法第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4.2.1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酶源对茶黄素组分形成的影响第55-58页
        4.2.2 不同酶源对茶黄素组分形成的影响第58-59页
    4.3 小结与结论第59-60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历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硒麦芽制备工艺研究
下一篇:通用型运动模拟器的设计、仿真与动感赛车游戏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