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1.1 3-氯丙醇酯概述 | 第15-25页 |
1.1.1 3-MCPD酯的毒理和安全性 | 第15-17页 |
1.1.2 3-MCPD酯的形成机制 | 第17-18页 |
1.1.3 3-MCPD酯的检测方法 | 第18-20页 |
1.1.4 食品中3-MCPD酯的污染水平 | 第20-22页 |
1.1.5 油脂的精炼过程3-MCPD酯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1.1.6 3-MCPD酯的控制措施 | 第24-25页 |
1.2 山茶油 | 第25-27页 |
1.2.1 山茶油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效 | 第25-26页 |
1.2.2 山茶油的精炼过程 | 第26-27页 |
1.3 立题的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3.1 立题的背景意义 | 第27-28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1.3.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食用油中3-MCPD酯GC-MS检测方法的优化 | 第30-43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2.2.1 材料 | 第30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2.3.1 标准溶液配置 | 第32页 |
2.3.2 样品前处理 | 第32-33页 |
2.3.3 检测条件 | 第33-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2.4.1 内标的选择 | 第34页 |
2.4.2 定性、定量离子的选择 | 第34-35页 |
2.4.3 固相萃取方法的优化 | 第35-39页 |
2.4.4 方法学验证 | 第39-42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食用油中3-MCPD酯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评估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材料和试剂 | 第43-45页 |
3.2.1 材料 | 第43-4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3.3 方法 | 第45-47页 |
3.3.1 样品采集 | 第45页 |
3.3.2 3-MCPD酯的测定 | 第45页 |
3.3.3 3-MCPD酯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评估 | 第45-47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7-58页 |
3.4.1 食用油样品中3-MCPD酯的含量 | 第47-48页 |
3.4.2 油脂膳食数据和人群体重数据 | 第48-49页 |
3.4.3 食用油中3-MCPD酯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第49-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山茶油精炼过程中3-MCPD酯形成规律的探究 | 第59-69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材料和试剂 | 第59-61页 |
4.2.1 材料 | 第59-60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60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60-61页 |
4.3 方法 | 第61-64页 |
4.3.1 3-MCPD酯的测定 | 第61页 |
4.3.2 实验室模拟脱臭实验 | 第61-64页 |
4.3.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6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4.4.1 山茶油精炼工艺对3-MCPD酯生成的影响 | 第64页 |
4.4.2 实验室模拟脱臭试验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山茶油精炼工艺的优化 | 第69-83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材料和试剂 | 第69-71页 |
5.2.1 材料 | 第69页 |
5.2.2 主要试剂 | 第69-70页 |
5.2.3 主要仪器 | 第70-71页 |
5.3 方法 | 第71-74页 |
5.3.1 实验室模拟山茶油精炼实验 | 第71-72页 |
5.3.2 响应面优化山茶油的精炼工艺参数 | 第72-73页 |
5.3.3 3-MCPD酯的测定 | 第73页 |
5.3.4 山茶油样品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73-74页 |
5.3.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74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74-81页 |
5.4.1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构建3-MCPD酯形成模型 | 第74-81页 |
5.4.2 山茶油理化指标的检测 | 第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3-86页 |
6.1 总结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