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积极心理运动 | 第20-21页 |
2.2 积极组织行为学 | 第21-22页 |
2.3 心理资本 | 第22-26页 |
2.3.1 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 | 第22-23页 |
2.3.2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关系 | 第23-24页 |
2.3.3 心理资本的因果变量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27-32页 |
3.1 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前因变量关系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27页 |
3.2 实证研究步骤的设定 | 第27-28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28-29页 |
3.4 效度与信度检验 | 第29-30页 |
3.4.1 信度检验 | 第29页 |
3.4.2 效度检验 | 第29-30页 |
3.5 实证正式调研过程 | 第3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分析与结论 | 第32-52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4.1.1 被试特征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4.1.2 被试的心理资本描述统计 | 第33页 |
4.2 方差分析 | 第33-46页 |
4.2.1 性别差异 | 第33-34页 |
4.2.2 年龄差异 | 第34-36页 |
4.2.3 学历差异 | 第36-38页 |
4.2.4 婚姻状况差异 | 第38-39页 |
4.2.5 工龄差异 | 第39-42页 |
4.2.6 职称差异 | 第42-45页 |
4.2.7 海外留学或科研经历 | 第45-46页 |
4.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46-50页 |
4.3.1 自信前因变量的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4.3.2 希望前因变量的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4.3.3 韧性前因变量的模型建立 | 第48-49页 |
4.3.4 乐观前因变量的模型建立 | 第49页 |
4.3.5 心理资本前因变量的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4.4 实证分析结论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心理资本培养启示 | 第52-65页 |
5.1 基于关系模型的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优化探讨 | 第52-55页 |
5.2 基于五个关系模型的整体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策略 | 第55-65页 |
5.2.1 创新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理念 | 第55-56页 |
5.2.2 提高对教师组织支持 | 第56-58页 |
5.2.3 将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 | 第58-61页 |
5.2.4 营造积极院校文化氛围 | 第61-62页 |
5.2.5 丰富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开发形式 | 第62-65页 |
局限与展望 | 第65-67页 |
(1)局限 | 第65页 |
(2)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