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纳视域的城乡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9-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一) 国外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 国内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 | 第14-19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20页 |
(三) 统计研究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全纳教育理念与教育公平理论概述 | 第21-31页 |
一、全纳教育理念概述 | 第21-25页 |
(一) 全纳教育的起源与历程 | 第21-22页 |
(二) 全纳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第22-24页 |
(三) 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24-25页 |
二、教育公平相关理论概述 | 第25-28页 |
(一) 公平 | 第25-26页 |
(二) 教育公平 | 第26-27页 |
(三) 城乡教育公平 | 第27-28页 |
三、全纳教育理念视域下对教育公平的再审视 | 第28-31页 |
(一) 全纳教育主张教育对象广泛性 | 第28-29页 |
(二) 全纳教育主张资源共享性 | 第29-30页 |
(三) 全纳教育主张人力资源分配合理性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理论根基 | 第31-38页 |
一、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 第31-32页 |
二、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 | 第32-34页 |
三、马克思理论下的教育公平思想 | 第34-38页 |
(一)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教育公平内容 | 第34-35页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公平思想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及不公平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8-60页 |
一、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分析 | 第38-52页 |
(一)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趋向公平的工作成效 | 第38-41页 |
(二) 城乡教育现存不公平现象透析 | 第41-52页 |
二、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问题归因 | 第52-60页 |
(一) 生态因素制约城乡教育公平 | 第52-53页 |
(二) 经济因素影响城乡教育公平 | 第53-56页 |
(三) 政策城市化倾向引发城乡教育不公 | 第56-57页 |
(四) 陈腐观念致城乡教育不公平性愈演愈烈 | 第57-60页 |
第五章 全纳视域下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路径探析 | 第60-68页 |
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变人才流向 | 第60-61页 |
(一) 应用教育生态理论,完善社会环境与地理环境 | 第60-61页 |
(二) 提供多样性的教育课程,吸引人才 | 第61页 |
二、深化、巩固教育公平发展观 | 第61-63页 |
(一) 基于全纳理念,深化教育公平观 | 第61-62页 |
(二) 基于政府定位理念,巩固教育公平观 | 第62-63页 |
三、推进教育公平的法制建设 | 第63-64页 |
(一) 完善教育法规,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 第63-64页 |
(二) 健全教育执法体系,监管教育公平施行 | 第64页 |
四、完善教育公平的达成政策 | 第64-68页 |
(一) 合理分配教育经费,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 第64-65页 |
(二) 注重弱势地区帮扶,提高农村教育水准 | 第65-66页 |
(三) 加强师资职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