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5000t饭扫光系列产品项目工艺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1.1 四川泡菜概述 | 第11页 |
1.1.2 四川泡菜产业现状 | 第11页 |
1.1.3 四川泡菜主要原料及其营养价值 | 第11-12页 |
1.2 设计依据 | 第12-13页 |
1.3 设计原则 | 第13页 |
1.4 设计范围 | 第13页 |
1.5 生产规模 | 第13-14页 |
2 建设条件 | 第14-16页 |
2.1 建设地点选择 | 第14页 |
2.1.1 厂址选择原则 | 第14页 |
2.1.2 厂址选择 | 第14页 |
2.2 自然条件 | 第14-15页 |
2.2.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2.2.2 水文 | 第14-15页 |
2.2.3 地貌 | 第15页 |
2.3 社会经济 | 第15-16页 |
3 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 第16-19页 |
3.1 总平面布置 | 第16-17页 |
3.1.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 第16页 |
3.1.2 总平面布置方案及说明 | 第16页 |
3.1.3 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及建筑一览表 | 第16-17页 |
3.2 厂外主要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 第17-19页 |
3.2.1 全厂运输量 | 第17-18页 |
3.2.2 运输方案 | 第18页 |
3.2.3 主要运输设备 | 第18-19页 |
4 工艺设计 | 第19-32页 |
4.1 设计标准及规范 | 第19页 |
4.2 全厂生产车间组成 | 第19页 |
4.3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 第19-20页 |
4.3.1 生产规模 | 第19-20页 |
4.3.2 包装规格 | 第20页 |
4.4 生产工艺 | 第20-24页 |
4.4.1 工艺流程图 | 第20-21页 |
4.4.2 工艺说明(以泡青菜为例) | 第21-23页 |
4.4.3 质量评定标准 | 第23-24页 |
4.4.4 原辅料要求 | 第24页 |
4.5 物料衡算 | 第24-27页 |
4.5.1 原料量的确定 | 第24-26页 |
4.5.2 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 | 第26-27页 |
4.6 设备选型 | 第27-32页 |
4.6.1 主要设备产能说明 | 第27页 |
4.6.2 主要设备连线 | 第27-29页 |
4.6.3 盐渍主要设备 | 第29页 |
4.6.4 主要生产设备 | 第29-32页 |
5 车间及辅助用房建筑工艺设计 | 第32-36页 |
5.1 设计原则 | 第32页 |
5.2 车间设计 | 第32-34页 |
5.2.1 车间设计思路 | 第32-33页 |
5.2.2 车间面积设计 | 第33-34页 |
5.2.3 车间设计建筑要求 | 第34页 |
5.3 辅助用房设计 | 第34-36页 |
5.3.1 维修 | 第34页 |
5.3.2 科研与检测 | 第34-36页 |
6 公用工程设计 | 第36-42页 |
6.1 供电设计 | 第36-39页 |
6.1.1 设计原则 | 第36页 |
6.1.2 电源、电源设施及外部条件 | 第36-37页 |
6.1.3 全厂用电负荷 | 第37-38页 |
6.1.4 照明系统设计 | 第38页 |
6.1.5 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 | 第38页 |
6.1.6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 第38-39页 |
6.2 给排水设计 | 第39-40页 |
6.2.1 全厂用水负荷 | 第39页 |
6.2.2 厂区给水系统 | 第39页 |
6.2.3 厂区排水系统 | 第39-40页 |
6.3 供热 | 第40页 |
6.3.1 热源的选择 | 第40页 |
6.3.2 锅炉的选择 | 第40页 |
6.4 消防 | 第40-41页 |
6.4.1 执行标准 | 第40页 |
6.4.2 防护措施 | 第40-41页 |
6.5 公用工程主要设备 | 第41-42页 |
7 项目组织与管理 | 第42-47页 |
7.1 组织结构与职能划分 | 第42-43页 |
7.1.1 组织结构 | 第42页 |
7.1.2 职能划分 | 第42-43页 |
7.2 劳动定员 | 第43-44页 |
7.3 经营管理措施 | 第44页 |
7.4 技术培训 | 第44页 |
7.5 劳动安全与卫生 | 第44-47页 |
7.5.1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 第45页 |
7.5.2 安全防护设施 | 第45页 |
7.5.3 生产中的卫生设施 | 第45-47页 |
8 环境影响及评价 | 第47-51页 |
8.1 污染环境因素分析 | 第47页 |
8.2 环境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8.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第47页 |
8.2.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第47页 |
8.2.3 声环境影响分析 | 第47页 |
8.2.4 固体废物环境分析 | 第47-48页 |
8.3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第48-49页 |
8.3.1 废渣 | 第48页 |
8.3.2 废水 | 第48-49页 |
8.3.3 烟、尘、气 | 第49页 |
8.3.4 噪声 | 第49页 |
8.4 评价 | 第49-51页 |
8.4.1 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 第49页 |
8.4.2 环境评价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A 附图 | 第54-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