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31页 |
1.1 啤酒概述 | 第11-12页 |
1.2 啤酒原料 | 第12-13页 |
1.2.1 麦芽 | 第12页 |
1.2.2 小麦芽 | 第12页 |
1.2.3 酒花 | 第12-13页 |
1.2.4 水 | 第13页 |
1.3 啤酒酿造 | 第13-15页 |
1.3.1 制麦 | 第13-14页 |
1.3.2 麦汁制备 | 第14页 |
1.3.3 啤酒酵母发酵 | 第14-15页 |
1.4 VDK | 第15-21页 |
1.4.1 VDK产生的分子机制 | 第16-17页 |
1.4.2 影响VDK的主要因素 | 第17-20页 |
1.4.3 控制双乙酰的方法 | 第20-21页 |
1.4.4 TVDK | 第21页 |
1.5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 | 第21-25页 |
1.5.1 固定化 | 第21-22页 |
1.5.2 固定化技术与载体 | 第22-23页 |
1.5.3 固定化反应器 | 第23-24页 |
1.5.4 固定化技术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 | 第24页 |
1.5.5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 | 第24-25页 |
1.6 冷混浊 | 第25-29页 |
1.6.1 冷混浊概述 | 第25-26页 |
1.6.2 冷混浊形成机理 | 第26-29页 |
1.7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29-31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2-37页 |
2.4.1 HAPL的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2.4.2 HAPT的测定方法 | 第33页 |
2.4.3 冷混浊的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2.4.4 TVDK的测定方法 | 第34-36页 |
2.4.5 热处理过程参数的选择试验 | 第36页 |
2.4.6 连续后酵酒液滞留时间的选择试验 | 第36页 |
2.4.7 风味物质的测定 | 第36-37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2页 |
3.1 固定化酵母连续后酵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8-41页 |
3.1.1 热处理对主酵液VDK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2 热处理对主酵液羰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1.3 主酵液和热处理后酒液质量指标的对比 | 第39-40页 |
3.1.4 连续后酵酒液滞留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3.2 冷混浊及相关物质不同贮藏温度下含量变化情况 | 第41-43页 |
3.2.1 HAPL变化情况 | 第41页 |
3.2.2 HAPT变化情况 | 第41-42页 |
3.2.3 冷混浊 | 第42-43页 |
3.3 冷混浊生成动力学模型 | 第43-48页 |
3.3.1 HAPL动力学模型 | 第43-45页 |
3.3.2 HAPT动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3.3.3 冷混浊 | 第46-48页 |
3.4 温度对冷混浊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1 HAPL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2 HAPT的影响 | 第49页 |
3.4.3 冷混浊 | 第49页 |
3.4.4 温度对后贮时间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 啤酒质量分析 | 第50-52页 |
3.5.1 理化指标 | 第50页 |
3.5.2 风味指标 | 第50-51页 |
3.5.3 感官品评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4.1 固定化酵母连续后酵设备参数研究的实验 | 第52页 |
4.2 冷混浊及温度的关系 | 第52页 |
4.3 冷混浊及非生物稳定性 | 第52页 |
4.4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2-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