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纳米载体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纳米载体的优势 | 第13页 |
·纳米载体的材料 | 第13-14页 |
·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 | 第14页 |
·纳米载体的种类 | 第14-16页 |
·纳米载体的毒理 | 第16页 |
·牛血清白蛋白纳米载体概况 | 第16-17页 |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7-22页 |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牛血清白蛋白与莱菔硫烷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在不同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25-44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7-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 第29-36页 |
·槲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 第36-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牛血清白蛋白与莱菔硫烷在不同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44-59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牛血清白蛋白与莱菔硫烷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 第46-51页 |
·莱菔硫烷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 第5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和莱菔硫烷纳米颗粒特征及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 第59-82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0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60-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81页 |
·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和莱菔硫烷纳米颗粒形态的比较 | 第63-64页 |
·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和莱菔硫烷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比较 | 第64-66页 |
·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和莱菔硫烷纳米颗粒电势分布的比较 | 第66-68页 |
·牛血清白蛋白纳米载体对槲皮素和莱菔硫烷结合量的比较 | 第68-69页 |
·牛血清白蛋白纳米载体对槲皮素和莱菔硫烷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69-74页 |
·牛血清白蛋白纳米载体对槲皮素和莱菔硫烷在胃肠模型中稳定性的影响 | 第74-78页 |
·牛血清白蛋白纳米载体对槲皮素和莱菔硫烷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2-86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创新点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