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及其益生效应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抗性淀粉的分类及性质 | 第12-14页 |
·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 | 第14-16页 |
·抗性淀粉与糖代谢 | 第14-15页 |
·抗性淀粉的发酵性与胃肠疾病 | 第15页 |
·抗性与脂代谢 | 第15页 |
·抗性淀粉与矿物质的吸收 | 第15-16页 |
·抗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抗性淀粉的制备 | 第16-17页 |
·抗性淀粉的益生效应 | 第17-19页 |
·抗性淀粉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22-39页 |
·引言 | 第2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 | 第23页 |
·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抗性淀粉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4-25页 |
·抗性淀粉结构特性的研究 | 第25-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8页 |
·直链淀粉含量的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6-27页 |
·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 | 第27-31页 |
·抗性淀粉的结构特性 | 第3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抗性淀粉的体外消化 | 第39-48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人工胃液消化 | 第40页 |
·人工肠液消化 | 第40页 |
·人工胃液消化后再经人工肠液消化 | 第40页 |
·消化抗性淀粉结构变化测定 | 第40-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抗人工胃液消化性 | 第41-42页 |
·抗人工肠液消化性 | 第42页 |
·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抗性淀粉的共同消化性 | 第42-43页 |
·消化抗性淀粉的超微结构变化 | 第43-45页 |
·消化抗性淀粉的平均聚合度变化 | 第45页 |
·消化抗性淀粉的结晶度变化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抗性淀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48-63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抗性淀粉对益生菌和有害菌的生长影响 | 第49-50页 |
·抗性淀粉对肠道菌群的生长影响 | 第50-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抗性淀粉对益生菌和有害菌生长的影响 | 第51-54页 |
·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54-56页 |
·发酵后抗性淀粉的结构变化 | 第56-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抗性淀粉的体外抗氧化性 | 第63-73页 |
·引言 | 第6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3-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64页 |
·ABTS+·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64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的测定 | 第64-65页 |
·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65页 |
·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测定 | 第65页 |
·亚硝酸盐清除率的测定 | 第65-66页 |
·数据分析 | 第6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 | 第66-68页 |
·ABTS 自由基清除率 | 第68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68-69页 |
·抗性淀粉的总抗氧化活性 | 第69页 |
·抗性淀粉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 | 第69-70页 |
·抗性淀粉对亚硝酸盐的清除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73-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74-75页 |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