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英语语块研究 | 第13-14页 |
·汉语语块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关于语块理论的基本问题 | 第16-24页 |
·语块理论的来源 | 第16-17页 |
·语块的界定 | 第17-18页 |
·国外学者对语块的界定情况 | 第17页 |
·国内学者对语块的界定情况 | 第17-18页 |
·语块的分类 | 第18-22页 |
·国外学者对语块的分类情况 | 第18-19页 |
·国内学者对语块的分类情况 | 第19-22页 |
·语块的作用与价值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汉语语块的基本问题 | 第24-30页 |
·汉语语块及语块组的界定 | 第24-25页 |
·汉语语块 | 第24页 |
·汉语语块组 | 第24-25页 |
·语块和短语的关系与区别 | 第25页 |
·汉语语块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 第25-29页 |
·语汇层面语块 | 第26-27页 |
·高频搭配语块 | 第26页 |
·语汇框架结构语块 | 第26-27页 |
·顺序语块 | 第27页 |
·熟语语块 | 第27页 |
·句子层面语块 | 第27-28页 |
·关联词语块 | 第27-28页 |
·句式框架结构语块 | 第28页 |
·单句语块 | 第28页 |
·句群层面语块 | 第28-29页 |
·话轮语块 | 第29页 |
·段落框架结构语块 | 第29页 |
·汉语语块组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 第29-30页 |
·关系语块组 | 第30页 |
·同近义语块组 | 第30页 |
·反义语块组 | 第30页 |
·相关语块组 | 第30页 |
第四章 HSK词汇大纲中所涉汉语语块研究 | 第30-106页 |
·确认与构建语块的角度与原则 | 第31页 |
·构建语块的步骤与方法 | 第31-32页 |
·HSK词汇大纲中所涉汉语语块的分类测查情况 | 第32-96页 |
·语汇层面汉语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32-79页 |
·高频搭配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32-68页 |
·语汇框架结构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68-70页 |
·顺序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70-75页 |
·熟语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75-79页 |
·句子层面汉语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79-91页 |
·关联词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79-82页 |
·句式框架结构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82-89页 |
·单句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89-91页 |
·句群层面汉语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91-96页 |
·话轮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91-95页 |
·段落框架结构语块的测查情况 | 第95-96页 |
·HSK词汇大纲中所涉汉语语块组的分类测查情况 | 第96-103页 |
·关系语块组的分类测查情况 | 第96-101页 |
·同近义语块组的测查情况 | 第97-99页 |
·反义语块组的测查情况 | 第99-101页 |
·相关语块组的测查情况 | 第101-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第五章 本课题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的意义和价值 | 第106-114页 |
·语块理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 第106-108页 |
·语块理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意义 | 第108-110页 |
·语块理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教材编写中的意义 | 第110-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