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咸鸭蛋品质形成和贮藏品质变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咸鸭蛋品质形成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咸鸭蛋品质研究的方法 | 第14-18页 |
1.3.1 咸鸭蛋品质研究的传统方法 | 第14-15页 |
1.3.2 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15-17页 |
1.3.3 LF-NMR及MRI技术在蛋品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鸭蛋的氢质子组分的研究 | 第20-30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2页 |
2.2.3 样品制备 | 第22页 |
2.2.4 全蛋液、蛋清液、蛋黄液及其冻干粉的含水量测定 | 第22-23页 |
2.2.5 全蛋液、蛋清液、蛋黄液及其冻干粉的油脂含量测定 | 第23页 |
2.2.6 全蛋液、蛋清液、蛋黄液及其冻干粉和全蛋的LF-NMR检测 | 第23页 |
2.2.7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2.3.1 全蛋液、蛋清液、蛋黄液及其冻干粉的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分析 | 第24页 |
2.3.2 全蛋液、蛋清液、蛋黄液及其冻干粉和全蛋的弛豫特征分析 | 第24-27页 |
2.3.3 熟制全蛋、蛋清和蛋黄的LF-NMR弛豫组分鉴别分析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鸭蛋腌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的研究 | 第30-53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1-32页 |
3.2.3 实验设计方案 | 第32-33页 |
3.2.4 样品的制备及处理 | 第33页 |
3.2.5 鸭蛋腌制过程中质量的测定 | 第33页 |
3.2.6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清和蛋黄含水量的测定 | 第33页 |
3.2.7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清和蛋黄含盐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3.2.8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含油量的测定 | 第34页 |
3.2.9 鸭蛋腌制过程中内部品质的检测 | 第34页 |
3.2.10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硬化率和蛋黄指数的测定 | 第34-35页 |
3.2.11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清、蛋黄和完整鸭蛋的LF-NMR和MRI检测 | 第35页 |
3.2.12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微观结构的检测 | 第35页 |
3.2.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3.3.1 鸭蛋腌制过程中质量、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变化规律 | 第36页 |
3.3.2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油脂的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3.3.3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硬化率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规律 | 第37-38页 |
3.3.4 鸭蛋腌制过程中内部品质的变化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3.3.5 鸭蛋腌制过程中的LF-NMR驰豫特征和MRI的变化规律 | 第39-42页 |
3.3.6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清液的LF-NMR驰豫特征的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3.3.7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的LF-NMR驰豫特征和MRI的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3.3.8 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3.3.9 LF-NMR驰豫特征与咸鸭蛋水分和油脂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3.3.10 低温对咸蛋黄的弛豫特征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11 加热对咸蛋黄的弛豫特征影响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 第53-71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54页 |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4-55页 |
4.2.3 咸鸭蛋的贮藏方式 | 第55页 |
4.2.4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质量的测定 | 第55页 |
4.2.5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4.2.6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蛋清pH的测定 | 第56页 |
4.2.7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蛋黄TBARS的测定 | 第56页 |
4.2.8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的LF-NMR和MRI检测 | 第56页 |
4.2.9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内部品质检测 | 第56页 |
4.2.10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9页 |
4.3.1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4.3.2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4.3.3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蛋清pH的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4.3.4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蛋黄TBARS的变化规律 | 第60-61页 |
4.3.5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LF-NMR驰豫特征的变化规律 | 第61-64页 |
4.3.6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MRI的变化规律 | 第64-66页 |
4.3.7 咸鸭蛋贮藏过程中内部品质的变化规律 | 第66-67页 |
4.3.8 LF-NMR驰豫特征与咸鸭蛋的贮藏时间关联的PCA分析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劣质咸鸭蛋品质形成的研究 | 第71-80页 |
5.1 引言 | 第71-7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5.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72页 |
5.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72页 |
5.2.3 劣质蛋的收集和制备 | 第72页 |
5.2.4 劣质蛋的LF-NMR和MRI检测 | 第72页 |
5.2.5 劣质蛋的内部品质检测 | 第72页 |
5.2.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72-7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5.3.1 不同褪溶程度咸鸭蛋的LF-NMR驰豫特征分析 | 第73-75页 |
5.3.2 不同褪溶程度咸鸭蛋的MRI分析及品质形成机理 | 第75-76页 |
5.3.3 黑黄蛋和腐败蛋的LF-NMR驰豫特征分析 | 第76-77页 |
5.3.4 黑黄蛋和腐败蛋的MRI分析及内部品质分析 | 第77-78页 |
5.3.5 正常蛋、褪溶蛋、黑黄蛋和腐败蛋的PCA分析 | 第7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