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写符号说明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黄酒酿造与发展简介 | 第13-16页 |
1.1.1 传统黄酒生产现状与特征 | 第13-14页 |
1.1.2 黄酒预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3 黄酒酿造用米品质改良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2 挤压技术概述 | 第16-25页 |
1.2.1 螺杆挤压机的基本构造及分类 | 第16-19页 |
1.2.2 食品挤压过程的建模与优化 | 第19-24页 |
1.2.3 新型挤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24-25页 |
1.3 加酶挤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3.1 外源酶介入挤压过程的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1.3.2 加酶挤压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28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加酶挤压过程中系统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建模分析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3.1 加酶挤压试验 | 第30页 |
2.3.2 响应曲面建模方案设计 | 第30-31页 |
2.3.3 系统参数的监测与计算 | 第31页 |
2.3.4 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2.4.1 基于操作参数宽幅调节的物料温度变化 | 第33-35页 |
2.4.2 基于操作参数宽幅调节的模头压力变化 | 第35-37页 |
2.4.3 基于操作参数宽幅调节的扭矩变化 | 第37-39页 |
2.4.4 基于操作参数宽幅调节的机械能变化 | 第39-41页 |
2.4.5 系统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页 |
2.4.6 基于挤压酶活表达的系统参数评估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加酶挤压大米目标参数的高阶响应模型研究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3.1 加酶挤压试验 | 第44页 |
3.3.2 高阶响应曲面建模方案设计 | 第44页 |
3.3.3 挤出米目标参数的测定 | 第44-45页 |
3.3.4 统计分析 | 第4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7页 |
3.4.1 操作参数对加酶挤压大米容积密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2 操作参数对加酶挤压大米吸水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3 操作参数对加酶挤压大米水溶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4 操作参数对加酶挤压大米粘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5 操作参数对加酶挤压大米糊化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3.4.6 操作参数对加酶挤压大米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7 系统参数与目标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外源淀粉酶对挤压反应器滞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 第59-74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59-6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9-6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0-65页 |
4.3.1 加酶挤压试验 | 第60页 |
4.3.2 独立操作参数的窄幅调节设计 | 第60页 |
4.3.3 高效加酶挤压方案设计 | 第60-61页 |
4.3.4 RTD的测定 | 第61页 |
4.3.5 RTD的理论推导与模拟计算 | 第61-65页 |
4.3.6 统计分析 | 第6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4.4.1 基于操作参数窄幅调节的RTD变化 | 第65-70页 |
4.4.2 评估模拟平均滞留时间 | 第70页 |
4.4.3 评估模拟轴向混合程度 | 第70-71页 |
4.4.4 概念流模型拟合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外源淀粉酶与挤压多物理场耦合处理大米对黄酒品质的影响 | 第74-91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74-75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75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5-78页 |
5.3.1 原料米预处理 | 第75-76页 |
5.3.2 处理米理化功能性质的测定 | 第76页 |
5.3.3 SEM微观形貌分析 | 第76页 |
5.3.4 处理米黄酒发酵试验 | 第76页 |
5.3.5 发酵酒品质的测定 | 第76-77页 |
5.3.6 发酵酒功能的测定 | 第77-78页 |
5.3.7 统计分析 | 第78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8-90页 |
5.4.1 加酶挤压大米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78-83页 |
5.4.2 基于不同预处理的黄酒发酵品质差异性 | 第83-86页 |
5.4.3 处理米的理化功能改性与酒体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86-88页 |
5.4.4 加酶挤压大米的“多酚保留”现象 | 第88-89页 |
5.4.5 基于不同预处理的黄酒抗氧化功能差异性 | 第89-90页 |
5.4.6 处理米改性与黄酒抗氧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酶诱导挤压淀粉快速糊化与总酚缓慢降解的机理研究 | 第91-103页 |
6.1 引言 | 第91页 |
6.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91-92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91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91-92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92-94页 |
6.3.1 加酶挤压试验 | 第92页 |
6.3.2 独立操作参数的窄幅调节设计 | 第92页 |
6.3.3 高效加酶挤压方案设计 | 第92-93页 |
6.3.4 RTD的测定 | 第93页 |
6.3.5 糊化度的测定 | 第93页 |
6.3.6 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93页 |
6.3.7 动力学模型的理论推导与模拟计算 | 第93-94页 |
6.3.8 统计分析 | 第94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2页 |
6.4.1 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对比 | 第94-95页 |
6.4.2 加酶挤压淀粉降解与多酚降解的反应动力变化 | 第95-98页 |
6.4.3 k_G和k_P的隐性关联及其逆向转变 | 第98-99页 |
6.4.4 淀粉糊化和总酚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 第99-10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加酶挤压黄酒的风味形成规律及其影响机制 | 第103-117页 |
7.1 引言 | 第103页 |
7.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103-104页 |
7.2.1 实验材料 | 第103页 |
7.2.2 实验仪器 | 第103-104页 |
7.3 实验方法 | 第104-105页 |
7.3.1 原料预处理与挤压试验 | 第104页 |
7.3.2 黄酒双边液态发酵试验 | 第104页 |
7.3.3 感官评定 | 第104页 |
7.3.4 挥发性风味组分的测定 | 第104-105页 |
7.3.5 统计分析 | 第105页 |
7.4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6页 |
7.4.1 试验发酵酒样感官分析 | 第105-106页 |
7.4.2 HS-SPME参数优化 | 第106-107页 |
7.4.3 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形成 | 第107-109页 |
7.4.4 加酶挤压黄酒的风味表征 | 第109-116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17-119页 |
展望 | 第119-12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7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