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新的中国》实用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7-13页 |
1.1 论文选题来源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8-11页 |
1.2.1 关于教材实用性理论研究 | 第8-10页 |
1.2.2 基于某套具体教材的实用性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12页 |
1.4.2 定量分析法 | 第12页 |
1.4.3 访谈法 | 第12-13页 |
二、教材简介及实用性的相关界定 | 第13-17页 |
2.1 《新的中国》简介 | 第13页 |
2.2 实用性的内涵 | 第13-14页 |
2.3 实用性的评判标准 | 第14-15页 |
2.4 本文的评判标准 | 第15-17页 |
三、结构编排实用性研究 | 第17-22页 |
3.1 构架实用性分析 | 第17-19页 |
3.1.1 课文构架实用性分析 | 第17-18页 |
3.1.2 生词索引实用性分析 | 第18-19页 |
3.2 练习构件实用性分析 | 第19-22页 |
3.2.1 重视覆盖和重现 | 第19-20页 |
3.2.2 多样性 | 第20页 |
3.2.3 层次性 | 第20-22页 |
四、语言材料实用性研究 | 第22-31页 |
4.1 话题选择实用性分析 | 第22-24页 |
4.1.1 话题项目分析 | 第22-23页 |
4.1.2 话题分布分析 | 第23-24页 |
4.2 课文内容实用性分析 | 第24-31页 |
4.2.1 是否真实合理 | 第25-26页 |
4.2.2 是否满足交际所需 | 第26-28页 |
4.2.3 是否体现文化内涵 | 第28-31页 |
五、语言要素实用性研究 | 第31-40页 |
5.1 词汇编排实用性分析 | 第31-35页 |
5.1.1 教材词汇复现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5.1.2 教材词汇难度分析 | 第33-35页 |
5.2 语法编排实用性分析 | 第35-40页 |
5.2.1 语法呈现方式分析 | 第35-38页 |
5.2.2 语法难度分析 | 第38-40页 |
六、关于对外汉语教材实用性的相关建议 | 第40-43页 |
6.1 关于话题方面的建议 | 第40页 |
6.2 关于课文内容的建议 | 第40-41页 |
6.3 关于词汇编排的建议 | 第41页 |
6.4 关于语法设置的建议 | 第41页 |
6.5 关于练习设计的建议 | 第41-42页 |
6.6 关于文化补充的建议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附录一: 《新的中国》话题统计表 | 第44-47页 |
附录二: 《新的中国》词汇难度分布情况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