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3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3.1 潮汕方言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4页 |
3.2 从语言学角度对戏文进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4页 |
4 理论依据 | 第14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5.1 文献法 | 第14-15页 |
5.2 调查法与描写法 | 第15页 |
5.3 比较法 | 第15页 |
5.4 计量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潮汕与潮汕方言词 | 第16-17页 |
1.1 潮汕的地理概况 | 第16页 |
1.2 潮汕的历史沿革 | 第16页 |
1.3 潮汕方言词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明本潮州戏文潮汕方言词探源及语义分析 | 第17-96页 |
2.1 《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及语料性质 | 第17-19页 |
2.1.1 《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之《荔枝记》、《金花女》、《苏六娘》简介 | 第17-18页 |
2.1.2 三种明本潮州戏文的语料性质 | 第18-19页 |
2.2 三种明本潮州戏文之潮汕方言词词源考察及语义分析 | 第19-96页 |
2.2.1 古语词在方言中的遗存 | 第19-86页 |
2.2.2 土著民族语词在潮汕方言词中的遗存 | 第86-89页 |
2.2.3 闽方言特色词在潮汕方言词中的遗存 | 第89-94页 |
2.2.4 潮汕自创方言词 | 第94-95页 |
2.2.5 本章总结 | 第95-96页 |
第三章 明代潮汕方言词的义位演变 | 第96-106页 |
3.1 潮汕方言词的义位演变分析 | 第96-104页 |
3.2 明代以前潮汕方言词义位演变 | 第104页 |
3.3 明代以后潮汕方言词义位演变 | 第104-106页 |
第四章 潮汕方言词汇成因 | 第106-119页 |
4.1 潮汕方言词与其他语言的接触 | 第106-116页 |
4.1.1 汉语在潮汕地区的传播 | 第106-112页 |
4.1.2 少数民族语与潮汕方言的接触 | 第112-113页 |
4.1.3 闽语与潮汕方言的接触 | 第113-114页 |
4.1.4 自创潮汕方言词 | 第114页 |
4.1.5 潮汕方言与其他语言的接触类型 | 第114-116页 |
4.2 潮汕方言词汇语义演变的影响因素 | 第116-119页 |
4.2.1 客观社会因素 | 第116-117页 |
4.2.2 语言主体因素 | 第117页 |
4.2.3 语言内部因素 | 第117-119页 |
结语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