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初级阶段苏丹留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前人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对比法第13页
        1.3.2 描述法第13页
        1.3.3 访谈法第13-14页
    1.4 调查对象与语料来源第14-15页
        1.4.1 调查对象第14页
        1.4.2 语料来源第14页
        1.4.3 自然语料第14页
        1.4.4 问卷调查内容第14-15页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1.5.1 偏误分析理论第15页
        1.5.2 对比分析理论第15-16页
2 汉语“把”字句与阿拉伯语相关句式的比较第16-29页
    2.1 汉语“把”字句特点第16-18页
        2.1.1 “把”字句中的主语第16页
        2.1.2 “把”字句中的宾语第16-17页
        2.1.3 “把”字句中的谓语第17-18页
        2.1.4 动词谓语后边所带的其他成分第18页
    2.2 阿拉伯语的特点第18-23页
        2.2.1 阿拉伯语的语法结构以及阿拉伯语的主格宾格标志第19-20页
        2.2.2 阿拉伯语主动宾句语法结构与主格宾格标志第20-21页
        2.2.3 阿拉伯语的主格宾格标志解释第21-22页
        2.2.4 阿拉伯语宾格标志与汉语“把”字对比第22页
        2.2.5 阿拉伯语宾格标志对苏丹留学生学习“把”字句的影响第22-23页
    2.3 汉语“把”字句与阿拉伯语主动宾句比较第23-25页
        2.3.1 命令格式第23页
        2.3.2 过去格式第23页
        2.3.3 将来格式第23-24页
        2.3.4 否定格式对比第24-25页
    2.4 汉语“把”字句与阿拉伯语主动宾句的差异第25-27页
    2.5 苏丹留学生避免使用“把”字句的原因第27-28页
    2.6 苏丹留学生“把”字句使用情况与分析第28-29页
3 初级阶段苏丹学生“把”字句偏误类型与偏误原因第29-36页
    3.1 误用偏误第29-32页
        3.1.1 光杆动词作谓语第29-30页
        3.1.2 缺少谓语动词第30页
        3.1.3 “把”字后面带可能补语第30页
        3.1.4 副词和助动词的位置第30-31页
        3.1.5 “把”字句的宾语无定第31-32页
    3.2 使用偏误第32-34页
        3.2.1 缺少方位词第32-33页
        3.2.2 缺少“把”字第33-34页
    3.3 苏丹学生学习“把”字句时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第34-36页
        3.3.1 对“把”字句未能准确理解与掌握第34页
        3.3.2 母语的干扰第34-35页
        3.3.3 教师引导失误第35-36页
4 苏丹留学生“把”字句的教学方法和建议第36-40页
    4.1 根据教汉语“把”字句的技巧来教第36-38页
        4.1.1 句型1对于“主+把+宾1+动+成+宾2”的教学第37-38页
        4.1.2 句型2“主+把+宾1+动+给+宾2”的教学第38页
        4.1.3 句型3“主+把+宾1+动+到/在+宾2”的教学第38页
    4.2 对苏丹学生汉语“把”字句教学的建议第38-40页
        4.2.1 加强教师责任感第38-39页
        4.2.2 加强学生的课堂练习第39页
        4.2.3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第39-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梵志詩同義詞研究
下一篇:对外汉语高级综合教材词语释义研究--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