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6页 |
| 三、研究说明 | 第16-20页 |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6-18页 |
| (二)研究目标 | 第18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四)语料来源及标注说明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留学生并列复句关联标记习得情况考察 | 第20-47页 |
| 一、留学生习得并列复句关联标记总体情况的统计 | 第20-24页 |
| 二、留学生正确习得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的情况考察 | 第24-27页 |
| 三、留学生习得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的偏误情况考察 | 第27-47页 |
| (一)偏误类型数据统计 | 第27-31页 |
| (二)偏误类型分析 | 第31-42页 |
| 1.关联标记漏用偏误 | 第31-33页 |
| 2.关联标记多余偏误 | 第33-34页 |
| 3.关联标记混用偏误 | 第34-40页 |
| 4.关联标记错序偏误 | 第40-42页 |
| (三)偏误原因分析 | 第42-47页 |
| 1.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42-43页 |
| 2.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 | 第43-44页 |
| 3.简化、回避等学习策略的运用 | 第44-45页 |
| 4.并列复句关联标记本身的特点 | 第45页 |
| 5.教材的编排不合理、教师的讲解不充分 | 第45-47页 |
| 第二章 《大纲》和教材对并列复句关联标记处理情况的考察 | 第47-69页 |
| 一、对《大纲》中并列复句关联标记处理情况的考察 | 第47-48页 |
| 二、对教材中并列复句关联标记处理情况的考察 | 第48-69页 |
| (一)对并列复句关联标记选取情况的考察 | 第49-53页 |
| (二)对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编排顺序情况的考察 | 第53-56页 |
| (三)对并列复句关联标记释义情况的考察 | 第56-62页 |
| (四)对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练习设置情况的考察 | 第62-65页 |
| (五)对并列复句关联标记复现情况的考察 | 第65-69页 |
| 第三章 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的对策 | 第69-78页 |
| 一、课堂教学对策 | 第69-72页 |
| (一)灵活讲解并列关联标记 | 第69-70页 |
| (二)变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 第70-71页 |
| (三)趣味性的练习设置 | 第71-72页 |
| (四)准确把握偏误处理的时机 | 第72页 |
| 二、教材编写对策 | 第72-78页 |
| (一)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的选取及编排顺序 | 第73-74页 |
| (二)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的释义 | 第74-75页 |
| (三)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的练习设置 | 第75-76页 |
| (四)并列复句关联标记的复现 | 第76-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