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2.2 关于动词“增长”、“增加”和“增添”的研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4-15页 |
| 1.5 语料来源及语料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 2 “增长”、“增加”和“增添”的差异 | 第16-30页 |
| 2.1 工具书对“增长”、“增加”和“增添”的解释 | 第16-19页 |
| 2.2 “增长”、“增加”和“增添”的句法差别 | 第19-23页 |
| 2.2.1 关于宾语的选择 | 第19-21页 |
| 2.2.2 连谓句功能 | 第21页 |
| 2.2.3 是否能前加形容词修饰 | 第21-23页 |
| 2.3 “增长”、“增加”和“增添”的语义差别 | 第23-30页 |
| 2.3.1 义项的多少 | 第23-24页 |
| 2.3.2 语意强度 | 第24-25页 |
| 2.3.3 语义侧重 | 第25-27页 |
| 2.3.4 语义适用范围 | 第27-30页 |
| 3 “增长”、“增加”和“增添”的偏误分析 | 第30-42页 |
| 3.1 偏误出现的主要类型 | 第30-39页 |
| 3.1.1 词语混用情况 | 第31-38页 |
| 3.1.2 词语误加情况 | 第38页 |
| 3.1.3 词语遗漏情况 | 第38-39页 |
| 3.2 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39-42页 |
| 3.2.1 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2.2 教材和工具书的影响 | 第40页 |
| 3.2.3 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 第40-42页 |
| 4 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建议 | 第42-47页 |
| 4.1 对对外汉语教材的调查及建议 | 第42-44页 |
| 4.2 对对外汉语工具书的调查及建议 | 第44-45页 |
| 4.3 对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上的建议 | 第45-47页 |
| 5 结论 | 第47-50页 |
| 5.1 主要观点 | 第47-48页 |
| 5.2 特色和创新 | 第48-49页 |
| 5.3 不足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