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师心理学论文

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主观幸福感的概述第14-21页
        2.1.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第14页
        2.1.2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第14-15页
        2.1.3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第15页
        2.1.4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第15-17页
        2.1.5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第17-18页
        2.1.6 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第18-21页
            2.1.6.1 内部因素第18-20页
            2.1.6.2 外部因素第20-21页
    2.2 人格的概述第21-23页
        2.2.1 人格的定义第21-22页
        2.2.2 人格理论第22-23页
        2.2.3 人格特征的测量工具第23页
    2.3 归因方式的概述第23-26页
        2.3.1 归因及归因方式的概念第23-24页
        2.3.2 归因方式的理论第24-25页
        2.3.3 归因方式的测量工具第25-26页
第3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第26-28页
    3.1 研究目的第26页
    3.2 研究意义第26-27页
        3.2.1 理论意义第26页
        3.2.2 实践意义第26-27页
    3.3 研究假设第27-28页
第4章 研究方法第28-30页
    4.1 被试第28-29页
    4.2 研究工具第29页
        4.2.1 总体幸福感量表第29页
        4.2.2 艾森克人格问卷第29页
        4.2.3 归因方式问卷第29页
    4.3 数据处理第29-30页
第5章 研究结果第30-37页
    5.1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的差异第30-33页
        5.1.1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第30页
        5.1.2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第30-33页
    5.2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第33页
        5.2.1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的描述性分析第33页
        5.2.2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第33页
    5.3 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33-35页
    5.4 中小学教师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第35-37页
第6章 分析讨论第37-49页
    6.1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差异分析第37-42页
        6.1.1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第37页
        6.1.2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统计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7-42页
            6.1.2.1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分析第37-38页
            6.1.2.2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地域学校上的差异分析第38-39页
            6.1.2.3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第39-40页
            6.1.2.4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分析第40-41页
            6.1.2.5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教龄上的差异分析第41页
            6.1.2.6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月收入上的差异分析第41-42页
    6.2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的现状和差异分析第42-43页
        6.2.1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的现状第42页
        6.2.2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42-43页
        6.2.3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在任教科目上的差异分析第43页
    6.3 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43-45页
    6.4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45-46页
    6.5 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46-49页
        6.5.1 人格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第46-47页
        6.5.2 中小学教师归因方式在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第47-49页
第7章 结论第49-53页
    7.1 结论第49页
        7.1.1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态第49页
        7.1.2 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第49页
    7.2 增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几点建议第49-51页
        7.2.1 改变教师的主观态度,提高自己的调节能力。第49-50页
        7.2.2 理解幸福的真谛,循序渐进的增进幸福感第50页
        7.2.3 改善归因方式和人际关系第50-51页
        7.2.4 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第51页
    7.3 反思第51-52页
        7.3.1 研究对象第51页
        7.3.2 研究方法第51-52页
    7.4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第58-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办与民办园协同发展机制下家园共读模式实践研究
下一篇:济南市人才政策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