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与家庭论文

城市公办与民办园协同发展机制下家园共读模式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2页
    1.1 本研究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1.1 新形势下家园共读的必要性第10页
        1.1.2 目前各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读存在的问题第10页
        1.1.3 区域推行“1+N”优质发展群第10-11页
    1.2 本研究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14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2.3 相关家园共读研究调查与分析第13页
    2.4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的思考第13-14页
3 家园共读研究概念界定第14-16页
    3.1 “1+N”成长共同体第14-15页
    3.2 家园共读研究对象第15页
    3.3 家园共读协同机制第15-16页
    3.4 家园共读第16页
4 家园共读本研究研究思路及现状分析第16-25页
    4.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6-18页
        4.1.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4.1.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4.2 家园共读现状调查分析第18-22页
        4.2.1 研究对象幼儿园家园共读理念差异分析第18页
        4.2.2 研究对象亲子共读现状、差异及原因分析第18-19页
        4.2.3 研究对象幼儿园教师参与亲子共读的态度、行为及效果分析第19-20页
        4.2.4 家长对幼儿阅读需要的帮助和存在的困难第20-21页
        4.2.5 教师对幼儿阅读认为家长需要的帮助和教师需要家长的配合第21-22页
    4.3 家园共读现状访谈第22-24页
    4.4 家长开展家园共读阅读类型第24-25页
        4.4.1 欣赏解析式共读类型第24页
        4.4.2 段落描绘式共读类型第24-25页
        4.4.3 合作表演式共读类型第25页
        4.4.4 创想涂鸦式共读类型第25页
5 “六互”家园共读协同机制第25-33页
    5.1 理念互释第25-28页
        5.1.1 家园共读教育讲座第26-27页
        5.1.2 家园共读咨询网站第27页
        5.1.3 家园共读经验分享第27-28页
    5.2 制度互融第28-29页
        5.2.1 组织保障第28页
        5.2.2 制度保障第28-29页
        5.2.3 人员保障第29页
    5.3 阵地互建第29-30页
        5.3.1 绘本共享库第29页
        5.3.2 自制图书展第29-30页
        5.3.3 开放图书馆第30页
        5.3.4 漂流小书架第30页
    5.4 活动互通第30-32页
        5.4.1 亲子阅读日第30-31页
        5.4.2 阅读交流会第31页
        5.4.3 爸妈故事会第31页
        5.4.4 入户指导月第31页
        5.4.5 “紫蓝乐”阅读节第31-32页
    5.5 评价互动第32-33页
        5.5.1 评价主体多元化第32页
        5.5.2 评价内容多元化第32页
        5.5.3 评价形式多样化第32-33页
    5.6 成果互享第33页
6 “六互”机制下家园共读实践模式第33-40页
    6.1 非指导共读实践模式第33-35页
        6.1.1 园内同伴阅读第34页
        6.1.2 家庭:亲子伴读第34-35页
    6.2 半指导共读实践模式第35-38页
        6.2.1 家庭半指导共读实践模式第35-37页
        6.2.2 社区半指导共读实践模式第37-38页
    6.3 园内指导共读实践模式第38-40页
7 家园共读活动的收获与反思第40-43页
    7.1 家园共读活动的收获第40-42页
        7.1.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第40-41页
        7.1.2 创造亲子互动机会,增进亲子亲密关系第41页
        7.1.3 构建家园合作的沟通平台,有效实施家园共育第41页
        7.1.4 构建家园合作的沟通平台,有效实施家园共育第41-42页
    7.2 家园共读活动的反思第42-43页
        7.2.1 家园共读活动存在问题第42-43页
        7.2.2 家园共读是一种爱的情感传递活动第43页
8 结束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第48-59页
致谢第59-61页
作者简历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工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习作书面评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锦州市为例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