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高校高级阶段留学生普洱茶特色文化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设计建议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8-11页 |
一、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 第8页 |
二、茶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 第8-9页 |
三、特色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四、普洱茶特色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拓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 第11页 |
二、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 | 第11页 |
三、完善茶文化教学的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茶文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四、普洱茶文化研究综述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二、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三、分析归纳法 | 第16页 |
四、访谈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普洱茶特色文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教学设计模式 | 第18-20页 |
一、教学设计模式概念 | 第18页 |
二、迪克凯瑞模式 | 第18页 |
三、肯普模式 | 第18-19页 |
四、尼文模式 | 第19页 |
五、教学模式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普洱茶特色文化教学调查分析 | 第20-43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20-22页 |
第三节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40页 |
一、云南特色文化内容学习情况 | 第23-28页 |
二、留学生对普洱茶特色文化的认知情况 | 第28-32页 |
三、普洱茶特色文化教学方式 | 第32-35页 |
四、留学生学习普洱茶特色文化的意愿 | 第35-38页 |
五、普洱茶特色文化地域化发展和国际传播建议 | 第38-40页 |
第五节 可行性分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普洱茶特色文化教学设计及建议 | 第43-62页 |
第一节 课堂教学设计建议 | 第43-56页 |
一、教学对象的确定 | 第43页 |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 第43-44页 |
三、教学原则的依据 | 第44-45页 |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45-54页 |
五、教学方法的运用 | 第54-55页 |
六、教学评价的思考 | 第55-56页 |
第二节 茶艺实践教学建议 | 第56-58页 |
一、课前准备分析 | 第56页 |
二、课堂教学过程 | 第56-58页 |
第三节 课外文化体验建议 | 第58-62页 |
一、广泛网络学习方式 | 第58-59页 |
二、传统资源学习方式 | 第59-60页 |
三、相关文化体验活动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2-65页 |
第一节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62-63页 |
一、研究新颖之处 | 第62页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第二节 特色文化发展前瞻 | 第63-65页 |
一、注重地域特色文化的互动性 | 第63页 |
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地域发展 | 第63-64页 |
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播相结合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一 问卷设计 | 第67-71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附录三 教案设计 | 第72-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