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抗氧化益生乳酸菌的筛选、抗氧化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9页
    1.1 乳酸菌第15页
        1.1.1 乳酸菌定义及分类第15页
    1.2 乳酸菌应用第15-19页
        1.2.1 发酵乳制品第16-17页
        1.2.2 发酵蔬菜第17页
        1.2.3 发酵肉制品第17-18页
        1.2.4 微生态制剂第18-19页
    1.3 乳酸菌功能第19-27页
        1.3.1 抑制病原菌功能第19-21页
        1.3.2 抗氧化功能第21-23页
        1.3.3 免疫调节功能第23-25页
        1.3.4 降胆固醇功能第25-27页
    1.4 氧化损伤第27-33页
        1.4.1 自由基第27-28页
        1.4.2 氧化损伤第28-29页
        1.4.3 内源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第29-31页
        1.4.4 外源性抗氧化剂第31-32页
        1.4.5 乳酸菌抗氧化功能及修复氧化损伤的研究方法第32-33页
    1.5 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3页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49页
第二章 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乳酸菌的体外筛选与鉴定第49-72页
    2.1 前言第49页
    2.2 材料第49-51页
        2.2.1 传统发酵食品样品第49页
        2.2.2 培养基第49-50页
        2.2.3 其他试剂及试剂盒第50页
        2.2.4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50-51页
    2.3 实验方法第51-54页
        2.3.1 乳酸菌的分离第51页
        2.3.2 乳酸菌无菌生理盐水菌悬液制备第51页
        2.3.3 乳酸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51-53页
        2.3.4 相关性分析第53页
        2.3.5 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第53页
        2.3.6 乳酸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第53-54页
        2.3.7 数据分析第5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54-68页
        2.4.1 菌株的分离第54-56页
        2.4.2 分离菌株的DPPP自由基清除能力第56-58页
        2.4.3 分离菌株的还原活性测定第58-59页
        2.4.4 分离菌株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第59-60页
        2.4.5 分离菌株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第60-62页
        2.4.6 分离菌株的还原活性与DPPH自由基清除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性分析第62-63页
        2.4.7 菌株的鉴定第63-68页
    2.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第三章 M9-1、LP-4和P13菌株的益生特性和应用基础研究第72-91页
    3.1 前言第72页
    3.2 材料第72-73页
        3.2.1 菌株资源第72页
        3.2.2 培养基第72-73页
        3.2.3 主要试剂第73页
        3.2.4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73页
    3.3 实验方法第73-77页
        3.3.1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酸能力测定第73页
        3.3.2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肠液能力测定第73-74页
        3.3.3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过氧化氢能力测定第74页
        3.3.4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盐性能测定第74页
        3.3.5 菌株M9-1、LP-4和P13的溶血特性测定第74页
        3.3.6 菌株M9-1、LP-4和P13的抑菌特性第74-75页
        3.3.7 菌株M9-1、LP-4和P13的产生物胺能力测定第75页
        3.3.8 菌株M9-1、LP-4和P13的降胆固醇能力测定第75页
        3.3.9 菌株M9-1、LP-4和P13的自凝集能力测定第75-76页
        3.3.10 菌株M9-1、LP-4和P13的交互集能力测定第76页
        3.3.11 菌株M9-1、LP-4和P13的表面疏水性测定第76页
        3.3.12 菌株M9-1、LP-4和P13的对细胞Caco-2粘附能力测定第76-77页
        3.3.13 数据分析第7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3.4.1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酸性能第77-78页
        3.4.2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肠液性能第78-79页
        3.4.3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过氧化氢能力第79-80页
        3.4.4 菌株M9-1、LP-4和P13的耐渗透压能力第80-81页
        3.4.5 菌株M9-1、LP-4和P13的溶血特性第81页
        3.4.6 菌株M9-1、LP-4和P13的抑菌特性第81-82页
        3.4.7 菌株M9-1、LP-4和P13的产生物胺能力第82页
        3.4.8 菌株M9-1、LP-4和P13的降胆固醇能力第82-83页
        3.4.9 菌株M9-1、LP-4和P13的自凝集能力第83-84页
        3.4.10 菌株M9-1、LP-4和P13的交互集能力第84-85页
        3.4.11 菌株M9-1、LP-4和P13的表面疏水性测定第85页
        3.4.12 菌株M9-1、LP-4和P13对细胞Caco-2粘附能力测定第85-86页
    3.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第四章 M9-1和LP-4对D-半乳糖诱导氧化损伤小鼠的修复机制第91-117页
    4.1 前言第91页
    4.2 材料第91-93页
        4.2.1 菌株资源第91-92页
        4.2.2 培养基第92页
        4.2.3 主要试剂第92页
        4.2.4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92页
        4.2.5 试验动物与饲料第92-93页
    4.3 实验方法第93-98页
        4.3.1 准备小鼠第93页
        4.3.2 菌株M9-1和LP-4的培养及菌体处理第93页
        4.3.3 小鼠分组处理设计第93-94页
        4.3.4 小鼠血浆、肝组织和肾组织样品的处理第94-95页
        4.3.5 小鼠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第95-96页
        4.3.6 RT-qPCR法检测SOD、GSH-Px、NRF2和TRX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第96-98页
        4.3.7 组织HE染色及观察第98页
        4.3.8 数据分析第9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8-112页
        4.4.1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血浆、肝脏和肾组织中GSH-Px的影响第98-100页
        4.4.2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血浆、肝脏和肾组织中SOD的影响第100-101页
        4.4.3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血浆、肝脏和肾组织中蛋白质羰基的影响第101-102页
        4.4.4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血浆、肝脏和肾组织中丙二醛的影响第102-103页
        4.4.5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内毒素的影响第103-104页
        4.4.6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肝脏和肾组织中SOD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104-106页
        4.4.7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肝脏和肾组织中GSH-Px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106-107页
        4.4.8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肝脏和肾组织中NRF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107-109页
        4.4.9 不同实验处理对氧化损伤小鼠肝脏和肾组织中TRX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109-110页
        4.4.10 不同实验处理对小鼠肝脏和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第110-112页
    4.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7页
第五章 LP-4菌株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第117-130页
    5.1 前言第117页
    5.2 材料第117-118页
        5.2.1 菌株资源第117页
        5.2.2 培养基第117-118页
        5.2.3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118页
    5.3 实验方法第118-120页
        5.3.1 培养条件优化第118-119页
        5.3.2 培养基配方优化第119-120页
        5.3.3 数据统计分析第120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20-128页
        5.4.1 LP-4最适生长温度第120-121页
        5.4.2 初始pH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1页
        5.4.3 接种量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1-122页
        5.4.4 装液量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2页
        5.4.5 LP-4培养条件的正交优化第122-123页
        5.4.6 不同碳源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3-124页
        5.4.7 葡萄糖不同含量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4-125页
        5.4.8 不同氮源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5页
        5.4.9 胰蛋白胨不同含量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5-126页
        5.4.10 不同蔬菜汁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6-127页
        5.4.11 番茄汁不同含量对LP-4生长的影响第127页
        5.4.12 LP-4增殖培养基正交优化第127-128页
        5.4.13 验证试验第128页
    5.5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0页
第六章 LP-4菌株在功能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初探第130-144页
    6.1 前言第130页
    6.2 材料第130-131页
        6.2.1 菌株资源第131页
        6.2.2 培养基第131页
        6.2.3 主要试剂第131页
        6.2.4 主要设备及其来源第131页
    6.3 实验方法第131-136页
        6.3.1 乳酸菌的培养及处理第131页
        6.3.2 发酵酸奶的制备第131-133页
        6.3.3 发酵泡菜的制备第133-135页
        6.3.4 酸奶样品处理第135页
        6.3.5 泡菜可溶性物质提取第135页
        6.3.6 泡菜和酸奶的抗氧化功能测定第135-136页
        6.3.7 LP-4在酸奶储藏过程中活菌数的测定第136页
        6.3.8 数据分析第136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36-141页
        6.4.1 LP-4对发酵酸奶品质的影响第136-138页
        6.4.2 LP-4对发酵蔬菜品质的影响第138-140页
        6.4.3 LP-4在酸奶储藏过程中活菌数量的变化第140-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4页
全文总结第144-146页
论文创新点第146-147页
展望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博士工作期间的论文及专利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画报》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
下一篇:阅读疗法在儿童抑郁症治疗中的适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