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

木薯渣热水预处理过程产物生成规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生物质资源第11-14页
        1.2.1 生物质资源来源及组成第11-12页
        1.2.2 生物质转化技术及应用进展第12-13页
        1.2.3 生物质资源发展趋势第13-14页
    1.3 木薯渣的利用现状第14-16页
    1.4 热水预处理第16-18页
        1.4.1 热水预处理作用机理第16-17页
        1.4.2 影响热水预处理的因素第17页
        1.4.3 热水预处理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超低酸预处理第18页
        1.5.1 超低酸预处理的特点第18页
        1.5.2 影响超低酸预处理的因素第18页
    1.6 半纤维素第18-22页
        1.6.1 半纤维素组分第18-19页
        1.6.2 半纤维素结构第19-20页
        1.6.3 半纤维素的水解特征第20-21页
        1.6.4 半纤维素的水解化学反应第21-22页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7.1 本论文研究目的第22页
        1.7.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木薯渣热水预抽提水解液组成及性质第24-38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4-25页
        2.1.1 实验原料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24-25页
        2.1.3 木薯渣组分的测定方法第25页
        2.1.4 中温淀粉酶酶活的测定第25页
    2.2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25-28页
        2.2.1 木薯渣除淀粉第25-26页
        2.2.2 木薯渣热水预处理第26页
        2.2.3 水解液中半纤维素的分离第26-27页
        2.2.4 分析方法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7页
        2.3.1 木薯渣成分分析第28-29页
        2.3.2 水解液中糖类溶出规律第29-32页
        2.3.3 水解液中半纤维素糖基组分分析第32-34页
        2.3.4 水解液中半纤维素红外光谱分析第34-35页
        2.3.5 水解液中半纤维素一维核磁共振分析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热水预处理对残渣各组分性质及酶解效率的影响第38-49页
    3.1 实验原料及药品第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1页
        3.2.1 热水预处理后残渣结晶度分析第38-39页
        3.2.2 热水预处理后残渣中木素含量的测定第39页
        3.2.3 热水预处理残渣的酶解第39-40页
        3.2.4 热水预处理残渣半纤维素的提取第40页
        3.2.5 分析方法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3.3.1 热水预处理对残渣结晶度的影响第41-43页
        3.3.2 热水预处理对残渣相对木素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3.3.3 热水预处理对残渣酶解效率的影响第44-46页
        3.3.4 热水预处理残渣中半纤维素性质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半纤维素热稳定性研究第49-56页
    4.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49页
        4.1.1 实验原料第49页
        4.1.2 实验仪器第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2页
        4.2.1 半纤维素热解实验研究第49-50页
        4.2.2 木薯渣中分离得半纤维素的热解动力学研究第50-52页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52-55页
        4.3.1 半纤维素热解特性分析第52-54页
        4.3.2 半纤维素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木薯渣热水和超低酸预处理的对比研究第56-65页
    5.1 实验部分第56-57页
        5.1.1 实验原料第56页
        5.1.2 木薯渣的预处理第56页
        5.1.3 预处理液中糖及降解产物的检测第56-57页
        5.1.4 戊糖和己糖总溶出率的计算[101]第5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5.2.1 戊糖和己糖溶出率随保温时间的变化第57-61页
        5.2.2 抑制物随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变化第61-62页
        5.2.3 不同预处理方式总糖溶出率随时间及温度的变化第62-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主要结论第65-66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66页
    6.3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人类学视野下的藏族“偿债宴”习俗
下一篇:论事实劳动关系的界限--基于最高院[2006]行他字17号答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