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基于汉字构形学的对外汉语形近字教学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对象和意义第12页
    1.2 研究背景和现状第12-16页
        1.2.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2 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关于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及其对汉字教学的意义第18-24页
    2.1 汉字构形理论第18-22页
        2.1.1 汉字构形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第18-19页
        2.1.2 构意和造字理据第19-20页
        2.1.3 汉字的构形元素第20页
        2.1.4 成字构件与非字构件第20-21页
        2.1.5 汉字的组合类型第21-22页
    2.2 汉字构形理论对于汉字教学的意义第22-24页
        2.2.1 符合汉字学习与习得规律第22页
        2.2.2 增加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第22-24页
第三章 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形近字及其偏误分析第24-46页
    3.1 形近字的确定标准第24-27页
    3.2 形近字的偏误情况第27-39页
        3.2.1 独体形近字的偏误情况第28-32页
        3.2.2 合体形近字的偏误情况第32-39页
            3.2.2.1 形近构件导致的形近字偏误第35-37页
            3.2.2.2 构件数量不同导致的形近字偏误第37-38页
            3.2.2.3 构件位置不同导致的形近字偏误第38-39页
    3.3 形近字致误的原因第39-46页
        3.3.1 客观原因第39-42页
            3.3.1.1 造字初期产生的形近字第39-40页
            3.3.1.2 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形近字第40-41页
            3.3.1.3 汉字简化产生的形近字第41-42页
        3.3.2 主观原因第42-46页
            3.3.2.1 文化背景因素第42页
            3.3.2.2 学习策略因素第42-43页
            3.3.2.3 认知机制第43-46页
第四章 对外汉语形近字教学策略第46-56页
    4.1 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第46页
    4.2 教学原则第46-48页
        4.2.1 遵循由易到难原则第47页
        4.2.2 适度运用心理学、认知学理论指导教学第47-48页
    4.3 教学方法第48-56页
        4.3.1 明确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对汉字进行合理拆分第48-53页
            4.3.1.1 构件的形体区别第50-51页
            4.3.1.2 构件的功能区别第51-52页
            4.3.1.3 构件的组合样式区别第52-53页
        4.3.2 文化内涵引入法第53-54页
        4.3.3 多媒体课件演示法第54页
        4.3.4 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思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洲四国留学生使役义“给”字句的偏误分析
下一篇:《吕氏春秋》新法家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