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藜麦成分动态分析及其多酚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 藜麦概况 | 第9-12页 |
·藜麦的营养成分 | 第9-11页 |
·藜麦的开发利用 | 第11-12页 |
2 多酚概况 | 第12-15页 |
·多酚 | 第12页 |
·多酚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多酚的提取方法 | 第13-14页 |
·多酚纯化方法 | 第14-15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藜麦基本成分测定 | 第16-19页 |
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16页 |
·试验原料 | 第16页 |
·试验试剂 | 第16页 |
·试验仪器 | 第1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藜麦中水分的测定 | 第16页 |
·藜麦中灰分的测定 | 第16页 |
·藜麦中淀粉的测定 | 第16页 |
·藜麦中蛋白质的测定 | 第16页 |
·藜麦中粗纤维的测定 | 第16-17页 |
·藜麦中粗脂肪的测定 | 第17页 |
·藜麦中氨基酸的测定 | 第17页 |
·藜麦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 第17页 |
3 试验结果 | 第17-18页 |
·藜麦主要营养素含量 | 第17页 |
·藜麦矿物质元素含量 | 第17-18页 |
·藜麦氨基酸含量 | 第1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萌发藜麦营养成分的动态分析 | 第19-27页 |
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页 |
·试验原料 | 第19页 |
·试验试剂 | 第19页 |
·试验仪器 | 第1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藜麦芽的制备 | 第19页 |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19-20页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20页 |
·脂肪的测定 | 第20页 |
·黄酮的测定 | 第20-21页 |
·多酚的测定 | 第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萌发藜麦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1-23页 |
·萌发藜麦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3页 |
·萌发藜麦脂肪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萌发藜麦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4-25页 |
·萌发藜麦多酚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藜麦芽多酚的提取 | 第27-36页 |
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试验试剂 | 第27页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27-28页 |
·响应面设计 | 第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8-31页 |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芽多酚提取工艺 | 第31-3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藜麦芽多酚的纯化工艺研究 | 第36-43页 |
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试剂 | 第36页 |
·试验仪器 | 第3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树脂的处理 | 第36页 |
·树脂筛选 | 第36-37页 |
·大孔树脂纯化多酚工艺研究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树脂的筛选 | 第38-39页 |
·D-101树脂纯化多酚的工艺 | 第39-4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藜麦芽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 第43-49页 |
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试剂 | 第43页 |
·试验仪器 | 第4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藜麦芽多酚还原力的测定 | 第43-44页 |
·藜麦芽多酚清除O_2~-·能力测定 | 第44页 |
·藜麦芽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44-45页 |
·藜麦多酚清除NO_2~-能力的测定 | 第45页 |
·藜麦多酚清除·OH能力的测定 | 第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藜麦芽多酚的还原力 | 第45-46页 |
·藜麦芽多酚清除O_2~-·的能力 | 第46-47页 |
·藜麦芽多酚清除DPPH·的能力 | 第47页 |
·藜麦芽多酚清除NO_2~-的能力 | 第47-48页 |
·藜麦芽多酚清除·OH的能力 | 第4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七章 藜麦芽多酚的鉴定 | 第49-53页 |
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试验试剂 | 第49页 |
·试验仪器 | 第4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化学方法鉴定 | 第49页 |
·仪器鉴定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Abstract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