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现代汉语“V得C”结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第1章 引言第6-12页
   ·缘起和研究意义第6-7页
   ·文献回顾第7-10页
     ·“V 得 C”结构本体研究综述第7-9页
     ·“V 得 C”结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第9-10页
   ·研究范围和方法第10-11页
   ·语料来源第11-12页
第2章 表“可能”的补语结构第12-16页
   ·句法层面第12页
   ·语义层面第12-14页
     ·“V”的语义特征第12-13页
     ·“C”的语义特征第13-14页
   ·“V 得/不 C”与“能/不能+V+C”第14-16页
第3章 表“现实”的补语结构第16-33页
   ·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的关系第16-17页
   ·情态补语第17-27页
     ·句法层面第17-20页
     ·句式结构第20-27页
   ·程度补语第27-33页
     ·句法层面第27-30页
     ·语义层面第30-32页
     ·C 的程度等级第32-33页
第4章 对大纲、教材的考察及教学建议第33-60页
   ·考察范围第33-34页
     ·大纲第33页
     ·教材第33-34页
   ·对大纲的考察和建议第34-4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第34-35页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第35-38页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大纲(长期进修)》第38-41页
   ·对教材的考察和建议第41-55页
     ·微观角度第41-53页
     ·宏观角度第53-55页
   ·偏误分析——以带“得”补语重动句为例第55-60页
     ·偏误类型第55-57页
     ·偏误产生的原因第57-58页
     ·建议第58-60页
第5章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一第66-71页
附录二第71-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初探
下一篇:彝族服饰数字化展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