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植物提取物简介 | 第9页 |
·植物提取物安全现状 | 第9-10页 |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11页 |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第11-12页 |
·金标免疫层析法(GICA) | 第12-13页 |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柱后衍生法 | 第13-14页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 第14页 |
·微柱法 | 第14-15页 |
·邻苯二甲酸酯类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5页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第15页 |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第15-16页 |
·多环芳烃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16页 |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第16-17页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 第17页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第17页 |
·串联质谱仪(MS/MS)的简介 | 第17-18页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 第17-18页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 第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提取物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 | 第21-33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22-23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23-28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8-30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8页 |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29-30页 |
·方法评价 | 第30-32页 |
·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和线性关系 | 第30-31页 |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第3章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植物提取物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 | 第33-53页 |
·引言 | 第33-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34-35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35页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 | 第35-37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7-45页 |
·提取溶剂的优化 | 第37-38页 |
·超声时间的优化 | 第38页 |
·净化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40-45页 |
·方法评价 | 第45-52页 |
·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和线性关系 | 第45-46页 |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46-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4章 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53-55页 |
·陕西出口植物提取物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残留情况 | 第53页 |
·陕西出口植物提取物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残留情况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