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国俗语义视角
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对外汉语国俗语义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国俗语义研究的成果 | 第12-13页 |
·国俗语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3-14页 |
2. 国俗语义和国俗词汇分类 | 第14-22页 |
·国俗语义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14-15页 |
·语言的民族性 | 第15-16页 |
·语义学中词汇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 | 第16页 |
·汉语国俗词汇的分类 | 第16-22页 |
·专指词汇 | 第18-19页 |
·具备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 | 第19-20页 |
·来自于神话传说 | 第19页 |
·来自于历史事件 | 第19-20页 |
·来自于文学典籍 | 第20页 |
·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 | 第20-22页 |
·客体特征产生联想的征喻词汇 | 第20-21页 |
·由风俗习惯、民族信仰产生习惯性联想的词汇 | 第21-22页 |
·时代联想词汇 | 第22页 |
3. 词汇的国俗语义教学重要性与教学原则 | 第22-26页 |
·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影响 | 第23-24页 |
·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促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 第23页 |
·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 | 第23-24页 |
·对外汉语国俗语义教学遵循的原则 | 第24-26页 |
·循序渐进原则 | 第24-25页 |
·适度性原则 | 第25-26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26页 |
4. 词汇的国俗语义教学设计及教案展示 | 第26-39页 |
·课前教学设计 | 第26-28页 |
·引导感知 | 第26-27页 |
·专题讨论 | 第27-28页 |
·课堂教学设计 | 第28-33页 |
·直观展示法 | 第28-29页 |
·背景介绍法 | 第29-30页 |
·语用释义法 | 第30-31页 |
·文化类型法 | 第31-32页 |
·汉外对比法 | 第32-33页 |
·课后教学设计 | 第33-35页 |
·在课堂教学中习得 | 第33-34页 |
·在目标语自然环境中习得 | 第34-35页 |
·教案展示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