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吴语(江浙话)论文

在沪外来大学生沪语态度调查报告

致谢第1-10页
中文摘要第10-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1. 引论第12-17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文献综述第14-1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20页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第17-18页
   ·问卷设计第18页
   ·抽样的具体步骤与方法第18-19页
   ·调查实施第19页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第19-20页
3. 数据基本情况比较分析第20-29页
   ·性别第21页
   ·来沪时间第21-22页
   ·母语方言第22-26页
   ·留沪倾向第26-27页
   ·专业、年龄第27-29页
4. 语言习得分析第29-38页
   ·沪语习得第29-33页
   ·能听懂/说的语言第33-35页
   ·最早学会的语言第35-38页
5. 语言使用分析第38-45页
   ·三种语言使用频率对比分析第38-41页
   ·与同学交流使用语言第41-42页
   ·与同乡交流使用语言第42-45页
6. 语言态度分析第45-60页
   ·性别变量下的语言态度对比第45-47页
   ·来沪时间变量下的对比第47-54页
   ·留沪/就业倾向变量下的对比第54-60页
7. 语言评价分析第60-65页
   ·母语态度第60-61页
   ·沪话态度第61页
   ·功能、地位评价第61-62页
   ·情感认同第62-65页
8. 结论第65-71页
   ·基本情况部分的结论第65-66页
   ·语言习得部分的结论第66-67页
   ·语言使用部分的结论第67-68页
   ·语言态度和语言评价部分的结论第68-69页
   ·总结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74-82页
附录2 调查对象的家乡话第82-89页
附录3 调查对象的专业第89-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国俗语义视角
下一篇:汉语和波斯语含人体词惯用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