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紫外诱变及电融合法构建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3页
   ·赤藓糖醇生产方法第11页
     ·生物抽提法第11页
     ·化学合成法第11页
     ·微生物发酵法第11页
   ·赤藓糖醇生产菌研究进展第11-12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13-20页
   ·实验材料第13-15页
     ·菌株第13页
     ·试剂第13页
     ·标准品第13-14页
     ·培养基第14页
     ·仪器设备第14-15页
   ·实验方法第15-20页
     ·从样本中分离高渗透性酵母菌第15页
     ·培养方法第15页
     ·发酵方法第15页
     ·菌种初筛第15-16页
     ·菌种复筛第16页
     ·紫外诱变处理第16页
     ·原生质体电融合第16-18页
       ·菌体前处理第16-17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7页
       ·菌体前培养第17页
       ·总菌数的测定第17页
       ·原生质体制备第17页
       ·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测定第17-18页
       ·电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第18页
       ·融合子检出第18页
     ·检测分析第18-20页
       ·残余葡萄糖含量测定第18-19页
       ·赤藓糖醇定性第19页
       ·赤藓糖醇定量第19-2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0-44页
   ·耐高渗酵母产赤藓糖醇菌株第20-21页
   ·发酵液中赤藓糖醇分析方法的确定第21-25页
     ·点样量确定第21页
     ·展开方法的确定第21-22页
     ·展开剂选择第22页
     ·混合样品的分离第22-23页
     ·赤藓糖醇标准板的制备第23页
     ·赤藓糖醇含量测定第23-24页
     ·残余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第24-25页
   ·紫外诱变条件试验第25-27页
     ·诱变出发菌株的确定第25-26页
     ·紫外诱变条件的确定第26页
     ·诱变高产菌株的筛选第26-27页
   ·融合条件的确定第27-39页
     ·对数生长期的确定第27页
     ·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第27-35页
       ·酶的作用浓度第28-29页
       ·酶的作用时间第29-31页
       ·酶的作用温度第31页
       ·酶的作用pH值第31-32页
       ·0.1%β巯基乙醇对酶解的影响第32-33页
       ·同步处理对原生质体形成率的影响第33-34页
       ·渗透压稳定剂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及再生率的影响第34-35页
     ·电融合参数的确定第35-39页
       ·参数的初步选定第36页
       ·交变电场强度的确定第36-37页
       ·脉冲场强的确定第37-38页
       ·脉冲时间常数的确定第38页
       ·脉冲个数的确定第38-39页
   ·高产赤藓糖醇融合菌株的确定第39页
   ·RH-UV-L4-F9菌株初步发酵条件试验第39-42页
     ·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赤藓糖醇的影响第39-40页
     ·培养温度对赤藓糖醇产量的影响第40页
     ·发酵时间对赤藓糖醇产量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氮源对发酵赤藓糖醇产量的影响第41页
     ·酵母膏、脲的浓度对发酵产赤藓糖醇的影响第41-42页
     ·碳源葡萄糖浓度对发酵产赤藓糖醇的影响第42页
   ·讨论第42-44页
第四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角点特征提取及匹配方法研究
下一篇:池莉与梁贵子小说中“烦恼”主题之比较--以“烦恼三部曲”和《远美洞的人们》为中心